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TikTok創作者起訴美政府
  • 波音恐遭美司法部起訴
  • 起龍儀式
  • “腳上攀比”
  • 中央編譯社出俄文版
  • 外國旅遊團乘郵輪入華免簽
  • (社論)澳門新定位是勉勵更是鞭策
  • 我“超級顯微鏡”成功升級
  • 陸:將出台懲“獨”法律
  • 習:帶動更多人保護長城
  • 國台辦:賴清德須明確回答
  • 陸五十一機艦巡台海
  • 普京讚習近平有遠見
  • 普京:俄從無拒絕談判
  • 菲坐灘破艦損仁愛礁生態
  • 普京:俄中都不接受
  • 嚴重車禍
  • 日移動支付PayPay故障
  • 日評估核污洩漏存重大隱患
  • 迫華客購物韓旅行社停業整頓

個資洩露觸目驚心

2015-03-16 00:00

    個資洩露觸目驚心

    網上金融交易、網上購物等形式的出現,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也帶來了個人資料洩露的風險。當前,內地非法收集、利用、傳播、販賣個人資料的現象十分猖獗。

    中消協日前發佈的《二○一四年度消費者個人信息網絡安全報告》顯示,約有三分之二的受訪消費者過去一年遇到過個人資料被洩露或竊取等現象。調查顯示,“服務商未經本人同意,暗自收集個人資料”是個人資料洩露的最主要途徑,佔到六成多。此外,日常使用的網絡服務系統存在漏洞,服務商或不法分子故意洩露、不法分子通過木馬病毒、釣魚網站等手段盜取,也是信息洩露的渠道。

    據相關調研機構發佈的報告,去年全國的騷擾電話達二百億通以上。個人資料洩露,民衆除了要面對不勝其煩的騷擾電話、垃圾短訊外,金融資產、人身安全也面臨風險。近年來,內地及港澳假信用卡案件頻發,一大主因是部分民衆的個人資料被盜用。

    與國外個人資料保護日益完善的立法體系相比,內地現有涉及個人資料保護的法律規定,不僅過於原則、缺乏可操作性,而且比較零散、缺乏系統性,還存在保護範圍狹窄、缺乏統一主管機構等不足,以致出現民衆“防範難、舉證難、索賠難”等問題。

    信息社會需要建立在對個人資料保護的基礎上,只有個人數據在法律保護下安全迅速地收集和流通,才能有利於促進社會信息化進程,這是信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要解決個人資料洩露、被濫用的“頑疾”,內地應建立相應的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全面保護個人隱私權;同時在全國範圍內設立專門的個人資料保護行政機構,規範行業企業在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採集和使用。此外,還需通過技術手段提升民衆個人資料數據庫安全,從源頭上斬斷伸向個人資料的“黑手”。

    雨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