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街總祐社宣兒童權利公約
  • 北區宜增幼童活動空間
  • 民青會訪深合區民生局
  • 親子坊發掘子女優勢
  • 山東統戰部訪中總深化合作
  • 真菁育苗會探討生態系統
  • 寵物嘉年華宣揚領養不棄養
  • 民眾願景探討中小企發展
  • 業界:攜手展示澳門好客之道
  • 聚賢同心冀優化三地職訓認證
  • 世界大伯公節代表團赴粵參訪
  • 澳三作家入中國作協公示名單
  • 微電影活動促三地青少交融
  • 寵物情緣
  • 全澳兒童畫展繪畫賽昨頒獎
  • 政府社團向住院童送祝福
  • 琴澳遊園會慶兒童節
  • 夢啟航親子製風箏
  • 團體辦藝術教育工作坊
  • 街總氹社向兒童派禮物

巡查市面打擊走私

2015-03-20 00:00

    巡查市面打擊走私

    近日有香港前政府官員指澳門沒有水貨問題,引起本澳網民極大迴響,顯示有關問題已影響居民生活。“走水”問題在澳門存在已久,縱使當局一再打擊,仍野火燒不盡,臨近大時大節更猖獗。在走私活動越加隱蔽下,當局需主動出擊,加強巡查和檢控,免讓澳門淪為水貨集散地。

    行經關閘周邊特別是彩虹苑、華大新村一帶,無論白天或夜晚,都可見到衆多水貨客“翻箱倒櫃”,忙於整理物品,準備將水貨帶過關轉售內地“收貨商”,賺取些許“承運費”。這批水貨客以長者和主婦等本地居民為主,亦有外僱加入“戰團”。他們遊走法律灰色地帶,只為走一轉賺數元至十多元。

    水貨客聚集地帶,周邊地舖不是藥房和手機店,便是無門牌的“批發商”,所售貨品包羅萬有。面對當局加強打擊“走水”,水貨客購入物品從以往的煙酒、蔬菜和肉類,開始改為日用品、兒童用品及零食,更易包裝成自用避開截查。“走水業”不斷轉型,亦為政府打擊走私活動增添難度。

    水貨客長期駐紮關閘,不僅影響附近居民生活,亦會擾亂口岸秩序,加劇通關壓力。一直以來,海關等部門重視打擊走私,但除了口岸截查和循線報查獲,宜持續加強市面巡查和檢控工作,留意“水貨行業”的變化,與珠海方面保持互通協作深化工作,杜絕違法行為。

    悅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