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Aespa八月赴台開唱
  • 徐睿知開IG疑復出
  • 米娜祖華域芝自爆拍戲內幕
  • 妮歌潔曼獲美影終身成就獎
  • 娜奧美金寶慈善機構遭除名
  • 卓寧塔圖珍娜狄雲打官司亦是朋友
  • 《澳門人》介紹簪花頭飾文化
  • 《劇場 · 閱讀》五十八期出版
  • 爆血爽片
  • 仙韻粵劇新春賀昇平永樂響鑼
  • 何伯宏冀將經驗回饋音樂圈
  • 台北旅遊看北緯 舞蹈棟篤笑浩浩
  • 《億計劃》被盜版拖累票房
  • 何伯宏喜愛伴奏有滿足感
  • 陳綺貞驚喜現身撐宇宙人
  • 三料視后這樣煉成的
  • 陶晶瑩跨足主持少兒節目
  • 林志玲拍雜誌照被嘲俗氣

掛鬚唔掛鬚皆是噱頭

2015-03-28 00:00

    掛鬚唔掛鬚皆是噱頭

    今年春茗時見到陳笑風,過了九十歲生日的“大哥風”,精神仍佳,但鬚髮灰白,一副蟠然長者的風度。

    陳笑風一向以書卷氣在舞台上吃香,為保持靑靚白淨形象,“文革”前他從不留鬚,也絕不演掛鬚戲,因為形象就是大老倌的收得“本錢”也。八十年代初,大哥風已步入“中生”階段,在白駒榮版本的《寳蓮燈》一劇中,他從主角劉彥昌的靑年演到老年,便不得不掛鬚。老年角色掛鬚,本屬正常不過的事,但靑靚白淨的陳笑風竟然掛起黑色長鬚,這卻成了新聞!不少傳媒一時間都以“陳笑風掛鬚”為題,大做文章。

    靚仔老倌掛鬚是新聞,甚至是演出賣點,更有趣的是,平素以演掛鬚戲得名的老倌,突然破例不掛鬚,也起着同樣的作用。

    二十年代的名伶靚榮(原名張華泉),聲腔高亢清越,洪亮粗豪,最擅演武戲,有“武生王”之譽。拿手的劇目包括《夜困曹府》(飾趙匡胤)、《霸王別姬》(飾楚霸王)、《岳武穆班師》(飾岳飛)、《關張戰古城》(飾關雲長)等等,所演的角色都掛鬚。

    稍後他加盟當時最負盛譽的人壽年班時,在新戲《醋淹藍橋》時,被派演忠僕彭玉福,這是一個年邁龍鍾的角色,本應掛鬚才是。但戲班為了“搶眼球”,特地在海報上標示“武生王靚榮不掛鬚”的字樣,其“廣吿”原理是:掛鬚的靚榮戲你看得多;但露出廬山眞面的靚榮你未見過,故不容錯過。大老倌的藝名有時就是這樣値錢的。

    更妙的是,為了突出不掛鬚的靚榮,本是古裝戲的《醋淹藍橋》,所有出場人物都穿古裝,但卻讓靚榮穿着現代人的短打衫褲,梳一個滿頭髮蠟的“花旗裝”,與全場氛圍格格不入。這一切都出乎觀衆的意表,因而產生“追看”的衝動,於是《醋淹》大收。

    據老編劇家何建靑(梁水人)憶述,他的同輩小生梁金城在四十年代初演《臥薪嘗膽》一劇,雖是演越王勾踐,竟破格穿着日本和服,以“蘿蔔頭”的面目出場。編導根據何經何典讓勾踐改變國籍?何建靑百思未解,只知這也是故作驚人之舉的噱頭。

    利用名伶藝名來做文章以達到吸引觀衆的目的,最突出的一例是:有齣傳統戲寫戰國孫臏、龐涓爭鬥故事。因孫臏被傷損了膝蓋(臏足),不良於行,只能趷地(爬行),故名《孫臏趷地》,飾孫臏的蛇公禮係名丑,上演不久後,戲匭竟改為《蛇公禮趷地》。人們為看名丑點解要趷地,票房大漲,搞噱頭成功。

    童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