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馮雪松歷十五年重現方大曾

2015-04-05 00:00

書迷排隊索取簽名

馮雪松

    現代記者苦尋抗戰記者的事跡

    馮雪松歷十五年重現方大曾

    馮雪松所著抗戰題材傳記《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書昨日在書展上首發。馮雪松分享其新書內容、簡介方大曾的生平事跡,以此書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

    方大曾是“盧溝橋事變”後第一個到達前線報道的記者,被攝影史家稱為中國的“羅伯特·卡帕”,他與世界失聯於一九三七年,年僅廿五歲。六十三年後,卻因偶然機會,中央電視台高級編輯、紀錄片導演馮雪松苦苦追尋,歷經十五載,透過方家保存的八百多張底片,重現消失的小方故事。

    澳門日報社長陸波,工聯副理事長黃桂玲,澳門大學中文系榮休教授鄧景濱,澳大中文系助理教授邵朝陽等到場聽講,參與者衆。座談會後,不少書迷排隊向馮雪松索取簽名。

    抗戰初期活躍前線

    十五年前,馮雪松在一次偶然機會下接觸到方大曾此名字,在好奇心驅使下,馮通過《中國攝影史》的作者之一陳申,了解到小方工作深入、目光敏銳,拍攝了許多重要時事照片,如綏遠抗戰、“一二·九”學運、“盧溝橋事變”等,上海、北京以及美、英、法等國的一些刊物都常採用其照片。在抗戰前夕和抗戰初期,小方是北方活躍的新聞攝影記者之一。對於為何小方會在“七七”事變發生數月後,突在前線失蹤,引起了馮雪松強烈興趣。於是,馮克服重重困難,製作了一部《尋找方大曾》的紀錄片。《方大曾:消失與重現》一書更是硏究小方的昇華,該書展示了衆多小方攝影作品以及其家人、同事、朋友的憶述以及學者的見解。重現了小方以相機和筆桿為槍,為抗戰救亡奔走採訪的珍貴史實。小方妹妹方澄敏精心保存的八百多張照片中,拍攝時間約為一九三五年到一九三七年間,充分反映出一個愛國熱忱青年,作為前線記者,將其親身經歷和揭露真相完整結合。小方除了是出色的戰地記者,還是優秀的攝影家。

    熱衷拍攝勞動人民

    方大曾小學時便喜歡攝影,當時家境較富裕。在家人支持下,十七歲時,活躍於北方的攝影活動,嶄露頭角。他不拍美人照,卻熱衷拍攝勞動人民等底層民衆生活,以一種平視角度看待勞動者及身邊一切,作品無不閃現人性光輝。小方常帶着摺疊式相機,遊歷大小鄉村和城市。大學畢業後,他買了一台高級德國“祿萊福克斯”相機,後來該相機更伴隨他踏上前線。

    冀破解方失蹤之謎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小方加入了時代洪流,在動盪不安局勢中參與報道工作。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小方得知消息後,便決定前往盧溝橋,最先報道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七月十一至廿二日,小方在家中寫出長篇通訊《盧溝橋抗戰記》,文章中更預言盧溝橋將成為民族解放戰爭的發祥地。此時,小方的名字開始受到人們關注。隨後小方離家再次前往盧溝橋前線採訪,從此便與家人失聯。

    馮雪松相信,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會有更多小方的未解之謎得以破譯,使該書不斷豐富更新。希望該書能引發大家關注和參與,由社會共同完成它的未知部分,冀更多人由這裏開始熟知方大曾。

    本報記者 楊夏怡 梁碧琪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