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烏稱俄發動新一輪導彈襲擊
  • 美援外助長戰火
  • 胡塞稱再擊落美軍無人機
  • 美擬援烏“愛國者”導彈系統
  • 美網民:為何大學安插狙擊手
  • 美媒:手機助力學生抗議活動
  • 美50高校反戰挺巴
  • “美國去死”宣傳冊瘋傳美高校
  • 長春三人放狗咬死流浪貓被罰
  • 美高校反戰抗議浪潮延至法國
  • 清華大學設人工智能學院
  • “跑冰排”
  • 國航擬購百架C919
  • 純電驅人形機器人“跑步”登場
  • 穗白雲區龍捲風五死卅三傷
  • 國產視頻大模型發佈
  • 日“極東”藥廠遭勒令停業
  • 美禽疫蔓延多州蛋價漲
  • 美今年首家銀行倒閉
  • 龍捲風襲美多地進緊急狀態

巴老人為中國烈士守陵37載

2015-04-21 00:00

阿里 · 艾哈邁德打掃中國烈士陵園(新華網)

    巴老人為中國烈士守陵37載

    在群山環繞的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吉爾吉特有一座中國烈士陵園,八十八位為修築喀喇崑崙公路而犧牲的中國建設者長眠於此。阿里 · 艾哈邁德,這位普通的巴基斯坦老人自一九七八年起自願在這裏守護陵墓,迄今已陪伴這些英靈度過了卅七個年頭。“我會用一生守護這座陵園,”他對新華社記者如是說。

    數百人援巴犧牲

    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八年,中國援助巴基斯坦建設巴北部地區唯一的對外經濟生命線——喀喇崑崙公路。公路穿越喀喇崑崙、喜馬拉雅、興都庫什三大山脈和帕米爾高原,修築難度極大,是名副其實的“天路”。十二年間,數百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為此獻出了生命,他們中的八十八人永遠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這條公路也被稱為中巴友誼公路。中國烈士陵園坐落於吉爾吉特東郊的丹沃爾村,沿喀喇崑崙公路而建。和喀喇崑崙公路一樣,這片陵園也早已成了中巴友誼的象徵。

    被中國人所感動

    講起最初從事這份工作的緣由,艾哈邁德告訴記者:“在公路的修築過程中,我親眼看到中國人為巴基斯坦的發展進步晝夜勞作,為我們犧牲,他們讓我非常感動、很受鼓舞。一九七八年陵園建成後,我就決定要為這些來自中國的英雄們做些甚麼。”

    於是,當時年僅廿二歲的艾哈邁德自願向當地政府遞交了看護陵園的申請。政府很快便聘用了他,他在這裏一幹就是卅七年。

    卅七年間,艾哈邁德幾乎每天都會到陵園工作,風雨無阻。“我的整個人生似乎都是在這裏度過的,”他說:“陵園就是我生活的全部。”

    多年來,艾哈邁德每月只能從地方政府那裏得到為數不多的補貼,生活非常艱苦。但他說:“雖然經歷過很多困難,但我從未想過放棄這份工作。”

    由於對中巴友誼作出了特殊貢獻,艾哈邁德曾於一九九七年和二○○四年兩次受邀前往中國。談及對中國的印象,他說:“中國人民對我非常好,他們把我當成家人。”

    兒子必須幹下去

    卅七年彈指一揮間,曾經廿二歲的年輕人已年近六旬。每個人都有走向生命終結的一天,艾哈邁德希望在他去世後,政府能在他的兒子中至少聘用一個,“讓我的家庭繼續為陵園服務”。

    艾哈邁德有四個兒子。他們告訴記者,小時候,父親常給他們講喀喇崑崙公路建設者的故事,從那時起,巴中友誼便在他們的心裏扎下了根。長到十來歲,他們就開始幫助父親在陵園幹活。

    小兒子阿里夫告訴記者:“受父親影響,我們從小就熱愛陵園,熱愛中國,我們也願意像他一樣將一生奉獻給陵園。不僅我們會這樣做,我們的後代也會將這份工作傳承下去。”

    (伊斯蘭堡十九日電)

    新華社記者  陳 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