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老屋新造後代當導賞說故

2015-04-26 00:00

老屋後人擔當志工免費導賞,讓老房子的故事更加動人。

    台北政府推私人物業修復更新

    老屋新造後代當導賞說故

    【本報記者樊越欣台北廿五日電】台北市政府除了修復業權在手的舊屋,也推動私人物業修復更新,推出“老屋新生”大獎。在大稻埕迪化街的第一棟街屋,正是二○一三年獲得該賽事“特別獎”的林家古厝,由政府、林家各自斥資一半,歷經兩年時間將大宅“修舊如舊”。林家的後人更輪值導賞志工,讓老房子的故事講得更加真實動人。

    官民各自斥資五成

    “老屋新生”大獎的前身是“都市彩妝”徵選,自一○年開始轉型為大賽,吸引許多對老建築和空間有熱情、尊重和細膩感情的屋主和設計師投入、參與,他們希望還原老屋靈魂,割捨不下對祖輩的思念,林家古厝就是一例。

    建於一八五一年的林家古厝,是清代的閩南式建築,樓井、廊跨、全屋不使用一根釘子,在為青年議政團員導賞的林先生眼中,祖屋一切就是美得不可取替,只可惜房舍老舊,亟需修復,也是林氏後人和政府的共同意向,他們其後各自斥資五成,合組折合約六百萬港元,修復這間“三進”式的大宅。

    煥新生需心血經營

    修復的過程將老舊的樑柱和青磚地基存留,原木窗框和家具擺設等也維持原狀,修舊如舊後,老房子的韻味仍能“嗅出”。但最精彩的莫過於由家族後人親自解畫,“我是林家第十七代”,林先生的語氣中充滿自豪感。抵擋地震的頂天撐樑結構、樓井處栓馬用的長木枕、千里迢迢從福建家鄉送來蓋房子的千斤青磚、閣樓那可向外窺探的“閨女房”,還有祖母和小叔叔發生在大宅的小故事,都在他口中娓娓道來。“不過大家下次來未必看見我了!”原來林家有規矩,子孫後裔們每逢周六輪流到大屋做志工導賞。難怪青年議政的團員都感慨,要老建築煥發新生命,是需要耕耘付出的,不但是硬件的修復再生,心與血的“澆灌”經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