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綜合善治促宜居宜遊

2015-04-28 00:00

    綜合善治促宜居宜遊

    統計局最新統計顯示,去年本澳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較前年增加一千人,達至二萬○五百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人口密度如此高,各方面資源偏偏如此緊絀,澳門要發展成宜居、宜業、宜行、宜遊、宜樂的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挑戰大增,路在何方?

    統計局公佈本澳一四年環境統計數據,三十點三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逾六十三萬常住人口,人口密度達二萬○五百人。同時,本澳每年接待約三千萬人次旅客,加上正處於建設高峰期,令本澳耗水量、污水處理量、家居垃圾、工商業廢料量同步上升。其中全年焚化固體垃圾量按年上升百分之十五,廢料堆填區處理裝修及建築廢料亦按年急增逾一成。城市急速發展,單是如何解決垃圾圍城,已是大難題。

    人口急增,城市空間變得越來越狹窄,住屋、交通、醫療以至各項社會設施均受壓,繼而衍生一系列社會矛盾。毫無疑問,本澳自回歸後,受惠於博彩業開放、自由行政策,加上全體居民努力,經濟飛速發展,城市面貌一新。但亦凸顯人資短缺,為配合經濟發展規模,在保障本地人就業前提下,輸入外僱成為發展經濟的動力之一。然而,目前本澳外僱已達十七萬,先不論會否影響本地人就業及向上流動,單是外僱每日上下班對公交造成的壓力,已令本地人與外僱間產生矛盾,還有每年三千萬人次遊客對交通的需求。當局在推動公交優先、控制車輛、輕軌建設等卻陷入困境,交通問題越陷越深,去年本澳道路只增加二點八公里至四百二十四點一公里,汽車密度達至每公里五百六十六輛,令澳門堪稱全球最大“停車場”。

    澳門發展至如此擠逼,令人們感覺到生活空間、質素下降,社會亦有意見認為是政府盲目追求發展經濟所致。澳門作為旅遊城市,包括博彩業在內等與旅遊業相關行業實為經濟命脈,即使當局近年提出經濟適度多元,但土地及人力資源政策,適當傾斜與旅遊業相關行業,亦是確保本澳經濟保持相對穩定的必要舉措。本地人力資源相對短缺,常住人口規模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仍會處於上升趨勢,問題是如何在發展中取得平衡。

    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五年規劃”,目標涵蓋宜居、宜業、宜遊、宜樂等多個領域,即是要將澳門建設成居民安居樂業、又能吸引遊客的城市,對焦準確,但更重要是如何貫徹落實,而非流於口號。土地緊缺是制約本澳發展的最大因素,未來如何透過粵澳合作、通關便利等措施,互惠互利,充分利用橫琴等資源。同時,本澳更要做好自身城市規劃,鼓勵大型企業肩負更多社會責任,逐步理順交通、住屋、醫療等社會配套設施,在發展經濟及確保居民生活質素間取得平衡,綜合出招治理,方能真正令澳門成為宜居宜遊的優質城市。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