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佛總三活動明賀誕
  • 澳汕青少紅色之旅收穫豐
  • “獅飯送愛”關懷弱勢
  • 湘澳青年會改選續搭橋樑
  • 晉澳企業家座談會促合作
  • 珠寶青創協換屆繼往開來
  • 深合區完善立法推琴澳共融
  • 冀領導訪省級政協會拓合作
  • 灣黃會訪本報促交流
  • 好家園新閣訪中聯辦介紹會務
  • 花地瑪聖母聖像出遊盛大莊嚴
  • 劉雅煌:夏寶龍調研意義重大
  • 港澳車北上錄二百三萬輛次
  • 特色慶典
  • 各界:擴八市自由行增企業信心
  • 新聞特搜
  • 聖大與俄高校簽合作備忘
  • 東南師生五四升旗弘愛國
  • 城大生了解民防中心運作
  • 教育會講座分享提問技巧

議員倡控車減排改善空氣

2015-04-28 00:00

水坑尾街 繁忙時段擠塞 嚴重,空氣質 素極差。

麥瑞權

    議員倡控車減排改善空氣

    公共工程宜率先引入建築廢料分類制度

    【本報消息】本澳各監測站錄得空氣質量屬“不良”的日數按年減少。立法議員麥瑞權認為,各空氣監測站難以實際反映本澳空氣整體質量,相信居民最清楚近年空氣質素好與壞,認為必須加強控制交通工具廢氣排放及引入環保車輛。固體垃圾不斷增加,他認為要加快透過區域合作尋求解決方案,應在公共工程中率先引入廢料分類制度。

    汽車尾氣影響最大

    立法議員、建造業環境保護學會理事長麥瑞權指出,統計暨普查局公佈的空氣監測站數據,因各站點錄得空氣質量受選點與監測時間等影響,難以全面反映本澳實際的空氣質量,相信居民更清楚空氣質素變化。目前全球溫度每年上升,大部分城市出現熱島效應,本澳空氣質量除受鄰近地區影響外,汽車廢氣排放是最大因素,因此改善整體空氣質量並非單方面可以解決,除了涉及鄰近地區環保投入外,本澳更需控制車輛尾氣排放,透過立法或引入環保車輛。執法方面,本澳可以制訂更多有效措施,包括在路面加強監測車輛廢氣及控制車輛增長,並加強檢驗非環保車輛與燃油品質。此外,亦要加強監管船隻、航機等交通工具的廢氣排放。

    分類處理建築廢料

    固體垃圾數字持續上升,麥瑞權表示,本澳受地域環境限制,必須尋求區域合作處理固體廢料。認為應加快區域合作,分類處理本澳固體廢料、尤其建築廢料,否則垃圾堆填區完全飽和後,可能連垃圾分類區亦無設置空間。政府要率先帶頭,在公共工程中要求投標者必須分類處理建築廢料,並將成本加入標書合同,強制承建商自覺做好廢料前期分類。同時鼓勵建築計劃加入環保元素,包括使用更多可循環再用物料,減輕未來處理建築廢料的成本。相信只要完善機制及加強宣傳,居民樂於配合推動環保。

    他認為短期措施可以加強處罰違法處理建築廢料,並鼓勵環保產業,把有用的固體垃圾循環再用,透過不同手段減少固體廢物給堆填區及焚化爐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