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國安展吸引逾六萬人次入場參觀 專題網站錄超21萬次點擊瀏覽
  • 國際旅遊業代表齊聚澳門 亞太旅遊協會年度峰會今開幕
  • 鼓勵港澳中小企踴躍參加 第二屆狄恆責任型企業獎正式啟動
  • 響應“世界肥胖防治日” 澳門葡語醫生協會主辦肥胖症研討會圓滿舉行
  • 艾倫沃克24年巡迴澳門站即將開啟! 6月15日一起嗨燃澳門
  • 宏利積極拓展澳門業務 進駐YOHO集團旗下逾64,000呎優質樓面
  • 特首選委選舉程序講解會今舉行 助了解相關選舉程序和注意事項
  • 特首指示明年預算編製 審慎評估預算開支必要性
  • 澳門城市音樂研究學會選新閣 冀推動澳門城市音樂走向世界
  • 銀娛及旗下酒店品牌再獲多項國際綠色認證 與團隊成員分享多項環保節能舉措
  • 3月新批住宅按揭按月升31% 商用物業貸款按月跌逾24%
  • 夏寶龍今起來澳考察調研七天 調研了解社會和經濟最新發展

千夫所指 無病也死

2015-05-01 07:00
較早前,台灣一位藝人楊又穎,因身患憂鬱症,又遭受網絡言論霸凌,不堪壓力自殺身亡,連帶地掀起對網絡言論與網絡霸凌的反思,不但涉事的網站發出檢討的聲音,曾被批評的名人也紛紛跳出來譴責,對於網絡霸凌的立法聲浪開始湧現。然而,防範網絡霸凌立法,卻是一個難以實現的議題。

本澳對於限制互聯網言論的立法曾有過相關討論,2009年訂定的《打擊電腦犯罪法》中,對互聯網言論訂定「公開及詆毀罪」、「公然教唆犯罪」等罪名。事實上,《刑法典》中關於誹謗、侮辱、恐嚇等罪名早有明確規範,但「誹謗」與「網絡霸凌」又有所不同,對一個人的外表、行為、品行做出評論,可能不構成誹謗,卻會造成「霸凌」,言論尺度超過甚麼樣的標準算是「霸凌」呢?而引起當事人不快的言論,並不代表應該用法律來「制裁」,如果不能清楚的指出何謂「網絡霸凌」,而須依賴網絡執法者個人的判斷,勢必形成言論審查,《基本法》 所賦予的言論自由將遭受侵犯,落入更加危險的情境。

其實,網絡不過是載體,承載的是人性的善惡。曾名動上海的女星阮玲玉,25歲自殺身亡時留下一句「人言可畏」,當時雖沒有網絡,但十目所視、千夫所指,就算無病也死。昨日內地傳媒報道,一名罹患乙肝的女大生,不堪同學的疏遠與孤立,在宿舍內燒炭自殺,正值花樣之齡的生命就此終結。壓迫與歧視無處不在,網絡社會中人人既是觀眾,也是言說者,那些痛批網絡霸凌的言論,在別人眼中可能就是另一種霸凌。

相較於此,新聞媒體掌握公眾資源,對輿論應付出更大的責任,引用未經證實的說法、誤用圖文不符的圖片,儘管無惡意,卻能夠造成相關社群、人士的傷害,而受傷的社群、人士,卻未必擁有資源來澄清。傳媒依賴專業精神與道德來自律,網絡社會的網民,也應自視為媒體,下筆有責任。輿論場即是強者與弱者的角力場,以往由新聞媒體主導的輿論走向,由於傳媒的蒼白,主導權漸漸偏向網絡社群。網民自居弱者,對豪車大氅冷言冷語,傳媒也自居弱者,疲於應付網絡世代的衝擊。魯迅曾評論阮玲玉之死,「新聞的威力其實並未全盤墜地,它對甲無損,對乙卻會有傷;對強者它是弱者,但對弱者它卻還是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