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彼特大衛臣失態落場捱轟
  • 仙妮亞唐恩寬恕前夫外遇
  • 澳視澳門播《鏡海浮沉話世遺》
  • 新垣結衣上老公節目護夫
  • 穗長隆萬人比堅尼啟電音節
  • 春風得意會知音今永樂上演
  • 叮叮炫舞展風采
  • 拭目以待
  • 黎紀君主持表現得體
  • 怪老樹劇團《夢迴 · 益隆》今上演
  • 王菲攬十八歲李嫣慶生
  • 蔡琴永遠的遺憾
  • 曹佑寧入行後注重保養
  • 田曦薇難忘女生群戲
  • 閻奕格:男友唔呷醋嗌好
  • 蘇小軒讚未婚夫體貼
  • 節目表
  • 碧咸嫂懶理別人目光
  • 視事關心
  • 謝洛美維拿擬回歸《職業特工隊》

還是《梅嶺清風》好

2015-05-09 06:30

《海上生明月》最後一幕

    還是《梅嶺清風》好

    看了紅豆劇團演新編長劇《海上生明月》。

    此劇係新編粵劇,按投入創作的次序,編劇共有四人,分別是楊曉丹、馮靜、何篤忠和王永慶,在內地首演時曾哄動一時。

    全劇以唐名臣張九齡返鄕,見梅關驛道失修,責任心驅使下追查朝廷撥來修路巨款何去而引發連串問題,主線就在梅嶺驛道上。張九齡還有其他事跡,但重點集中,層次分明,步步推進,使其高風亮節立體地呈現於舞台上。

    張九齡(歐凱明飾)在序幕就吟唱新曲“感遇”:“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運命唯所遇,循環不可尋。”已滲出對故鄕的眷戀,雖官途險阻,仍是為國為家,矢志不移的志向。

    九齡謁見恩母,查問學生陳厚志(陳鎭江飾),陳要隱瞞,張要追問,否則馬上離開。這段戲若用粵劇某些排場表達,較現今只靠對白來推高氣氛為好。

    背伕哼的“號子”如“頂硬上”、“日頭猛”、“汗潺潺”、“路岩巉”等等,都有廣東味,但當戲的尾段卻襯以童瑤:“狗屎隨地有,老鼠滿街走,衙役多如羊,縣令只喝酒,掃盡江南錢,塡滿刺史口。”這首兩者交集的“新曲”,一下子卻唱得合不上來!

    全劇演來約兩小時十五分鐘,梆黃、板眼、南音……都有,甚至小曲“朦朧”也有,只是飾刺史的唱這段“朦朧”,不知怎的,筆者覺得有點不清楚,看看原曲:“張九齡不識相,甚狂妄,回鄕里跟我來作對,流露鋒芒。倘若他,暗地言事封章呈皇上,必盤查修路事,我難免會遭殃……”那就把他設下詭計毒殺縣令,以求卸責,交代得清楚,若這段唱得不清楚,那對後段的結局,就難免令觀衆糊塗的了。

    全劇佈景重點在天幕中圓圓的圖象(寓意詩句中的“明月”),精細或概括的畫面配合了“歸梅嶺”、“謀梅嶺”、“過梅嶺”、“問梅嶺”、“祭梅嶺”、“托梅嶺”、“別梅嶺”的情節了。

    歐凱明演過關漢卿、謝寳老師。兩者有前輩的典範參考,而這個張九齡率直敢言、公私分明的清官形象,是他的全新塑造,很有性格!崔玉梅飾張夫人,在“祭梅嶺”一場對丈夫的勸慰,演得相當出色。

    最後一個意見是:劇名用“梅嶺清風”較好!四個字把地點、主要情節都表達出來。

    又:有感張九齡及余靖均為韶關曲江人,偶感得句:唐現張九齡,宋有余靖公。粵人任京官,彪炳功績高。清風伴亮節,後人敬二翁。史上留名冊,千秋誌豐功。

    楚    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