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社青義協了解琴青創機遇
  • 商訓校友會下周六祝會慶
  • 飛躍青年義工培訓開學
  • 加強宣傳滲漏水仲裁
  • 惠安青年會就職續獻力
  • 善明會灣區領悟“五四”精神
  • 文化達標工程千八人應考
  • 退協廿三載續服務會員
  • 錐栗古樹見證培正烽火辦學時光
  • 中華白海豚保護宣傳日珠啓動
  • 澳門館十八參展商產品受關注
  • 粵自然教育融灣區特色
  • 立法會選舉候選人的資格審查機制
  • 廣交會閉幕線下出口增一成
  • 當局多措育“1+4”產業人才
  • 社諮委籲加強宣傳休漁防火
  • 今多雲驟雨
  • 澳國際少兒時裝周珠賽區舉行
  • 傑出學生服務大使頒獎
  • (新聞小語) 用好新措促琴澳融合發展

羅司:區合處理電子垃圾

2015-05-12 06:30

澳門地少,電子廢棄物問題有待區域合作處理解決。

韋海揚

梁安琪

    羅司:區合處理電子垃圾

    【本報消息】本澳每年產生六至七千噸電子廢棄物,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坦言要在本澳完全處理電子廢棄物機會不大,相信要透過區域合作才能最終處理;環保局代局長韋海揚表示會在區域合作中尋找契機。

    立法議員梁安琪就本澳處理及回收電子廢棄物問題提出口頭質詢,質詢當局會否參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優化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及處理安排。現時本澳每年產生六至七千噸電子廢棄物數量不少,建議就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建立相關法律法規,完善回收系統指引及讓業界有法可依。

    以二○一一年統計數字顯示,當時整年共產生約六至七千噸電子廢物。羅立文指出,現時本澳每天產生約一千八百噸生活垃圾,對於本澳產生的電子廢物,坦言目前無能力處理,認同要適當安排,但本澳缺乏土地,要在本澳完全處理電子垃圾的機會不大,相信要透過區域合作是最終解決方案。

    環保局代局長韋海揚回應時指出,在《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中,逐步推進處理電子廢物,今年會按照環境保護規劃的工作試驗,包括拆解測試手機或辦公室常用電子設備廢物,並審視最新電子廢棄物的流向、特性及產量。

    韋海揚表示,考慮到本澳土地資源有限,即使現時每年的電子廢棄物相對於垃圾總量較少,但要在本澳有規模地處理工作並不容易,長遠而言需要考慮適合本澳的處理電子廢棄物方案,不排除在區域合作中探索適合的處理機制。他指出,在環境保護規劃工作中有建議從源頭減廢,並會加強向機構及居民宣傳,希望在購買電子產品前考慮,並鼓勵將被替換的電子產品轉贈他人繼續使用。當局並對本澳十一種最常見的電子廢棄物作資料搜集,爭取明年年初完成回收網絡及處理電子廢棄物的計劃,研究能否在本澳作最終的處理。但承認要處理電子廢棄物首要條件是場地空間,以本澳條件並不樂觀,或許只能尋找適當的地點作前期處理,希望進一步透過區域合作尋找契機。

    多位議員亦關注本澳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問題,認為要盡快提出解決方案,並建議鼓勵居民源頭分類電子廢棄物,甚至推動電子產品入口商承擔社會責任,以各種形式回收被替換的電子產品,以及採取用者自付原則,消費者在購買電子產品時要支付電子廢棄物的處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