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閒置歸責定義成上訴關鍵

2015-05-14 06:30

    失效條件欠清晰惹質疑

    閒置歸責定義成上訴關鍵

    政府近月宣告十三幅閒置地批給無效要回收,加上日前黑沙環第六街閒置工地大火,閒置土地利用議題升溫,社會迴響大、疑問多。到底何謂閒置土地、甚麼才是可歸責承批人的原因?這等爭議將是往後聲明異議、司法上訴的關鍵所在。

    官稱未必每幅收回

    公屋、私樓供應不足,土地是關鍵。幾年前催生了閒置土地處理問題,特區政府高調下決心稱要回收,直至三月底才開始“動真格”。已曝光的多是工業用地,與建公屋訴求有距離。儘管社會仍樂見其成,卻衍生了何謂閒置土地、有否“放生”等爭議,加上羅立文司長早前在立法會口質大會中稱,手上無四十二幅閒置地名單,又說未完成程序不能公佈名單、未必每一幅地都回收到,為事件再添一層神秘面紗。

    指無履行土地利用

    據社團年前統計,全澳約有三百多幅閒置土地。但政府至今一直宣稱的只有四十八幅,廿二幅已進宣告失效程序的最後階段,當中十三幅近月終分批曝光。政府與社團提出的數字相差甚遠,癥結在於彼此的閒置定義不同,惜政府至今從未正式公佈過清晰的官方標準閒置定義,社會疑問不少。如在十三幅回收土地批示上,最常見及基本的回收原因,是承批人無按合同所訂定的期限內,履行利用土地義務,故按新《土地法》相關條文規定宣告批給失效。當中“無履行利用土地義務”,多指承批人無按計劃去興建工廠、工廈、別墅等,到底這是否最基本或唯一的標準?

    灰色地帶拖得就拖

    無按合同訂定的期限內履行土地利用義務,或多年不發展的原因衆多,一般包括承批人囤地、未做好計劃、等待最佳投資時機、資金不足、法律糾紛待決,以及政府規劃、法律有變、久久不批則等,不能一概而論。政府能否回收閒置地,其一主因是“閒置”可否歸責承批人。理論上,如承批人深陷私人法律糾紛中或資金不足,項目無法按計劃上馬,地段閒置多年應屬可歸責範圍。但若是政府規劃或法律有變,原計劃已不符合新規定而令項目經年不能上馬,則“閒置”就有斟酌之處。另一種灰色情況係“明為入則實為拖延”,即承批人獲批土地後經常調整圖則、為改而改,甚至明知不合規定都照入則,結果政府“屢入屢駁”,承批人“屢駁屢入”,一拖經年,如此責任又誰屬?

    工廈活化成護身符

    閒置定義、可歸責原因已叫人頭痛,日前發生的黑沙環閒置地盤大火,揭出了種種土地利用與閒置問題,相關訊息混亂,如有稱該地段一九六三年批出,之後做過工廈,經歷過大火,倒塌後又轉手、再入則及再閒置。政府則稱,因符合政府近年推出的“工廈活化”措施,故該土地早前已獲政府批准更改為商住用途,並在一四年二月廿七日獲發街道準線圖,以便承批人展開建築計劃的編製等工作。目前該街線圖已失效,土地承批人已向政府申請規劃條件圖,政府正處理。

    事件帶出不少疑問,如“工廈活化”是否成閒置土地的護身符?政府高調要回收閒置土地後,幾年來有多少閒置土地已藉工廈活化而復活?在一衆工廈之中兼面對油站,是否適合建商住樓宇?再者,相關地籍資訊透明度低,一般公衆無法循地籍資訊網去查知土地的歷年批給及來龍去脈,公衆監督乏力。黑沙環六街地盤尚且如此,往後要回收的閒置土地又如何?政府必須披露更多土地訊息,以釋衆疑,否則遇到官司必更難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