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制訂政策忌畏首畏尾

2015-06-04 06:30

    制訂政策忌畏首畏尾

    經濟踏入調整期,但居民收入不減,樓價下跌後仍處高位,不少“上樓”無望的年輕人選擇買車,導致外國作觀賞用的名車,本澳街上隨處可見。政府多年來有意控制車輛數目,但一直“祇聞樓梯響”,實際作用不見,“副作用”卻已顯現。

    本澳人口密度冠全球,每平方公里由一三年的一萬九千五百人,增加至去年的二萬○五百人,是香港人口密度的三倍。澳門向來人多路少,車輛數目近年大幅增加,如此狹小地方,去年底車輛已破廿四萬輛,平均每月增近千輛,小城如何承受得了?雖說近年居民收入增加,買車對年輕人而言幾乎無負擔,甚至對部分人士而言,經濟能力足夠支付違泊費用。但從城市規劃上,政府不可能任由車輛無限制增長,須推出具針對性的控制方案。

    面對本地人口及外僱數目不斷增加,公交供不應求已非新鮮事,輕軌工程“拖泥帶水”,至今仍未有時間表。為減輕公交壓力,政府已要求多家博企履行社會責任,用專車接送居住內地員工往返蓮花口岸,減輕大橋公交壓力。多家博企相繼推出措施配合政府,但員工下班換上便服,選擇從哪個口岸離澳還看方便程度。現時由橫琴通往珠海市中心的珠海公交仍較少,外僱當然不方便。故雖有措施,有否實效仍存疑問。倘要發揮更大作用,珠澳兩地應加強合作,及時反映問題和解決問題,政策才可以見效。

    公交未達標,私人交通工具倘“鬆手”,最終兩邊都無法改善。如面對車輛急增,政府倘不設法控制,加速車位供應短缺,導致租金及價格被炒至天價。昔日數萬元車位,現時已升至百多萬,甚至有高達三百多萬元。雖則經濟發展不能總“想當年”,但政府亦要設法讓居民看到前景。誠如專門銷售車位的中介反映,政府四月底宣佈考慮推出有關政策後,車主看淡控車成效,擔心車位租金越升越高,反而刺激成交增長。

    至於增加車位,政府曾計劃針對人口密度高的北區建公園地下停車場,但遭遇居民反對便卻步。任何政策總有正反兩方意見,一遇反對便打退堂鼓,政府專業評估、科學決策在哪裡?參考各地經驗,內地實行多年單雙號行車,近年探討無車位不可以買車,各地推出控車政策都不容易,同樣遭遇民意反彈和輿論批評,但“難做”不代表“不能做”。其他領域政策亦如是,政府要讓居民目睹改革決心,以實績說服居民,從而增加對政府管治能力的信任。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