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王一濤:適時調整中醫藥政策

2015-06-14 06:30

李婉文在蘇煥興指導下有三年 的實踐經驗,成為寶貴財富。

王一濤

中醫藥產業發展緩慢 ,能靠健康產品、健康 產業殺出一條血路?

    世衛傳統醫藥中心擬八月落戶澳大

    王一濤:適時調整中醫藥政策

    博彩業增速不保,經濟多元化備受關注,其中發展多年的中醫藥產業始終未見進展。澳門大學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一濤表示,本澳中醫藥行業發展較兩岸三地滯後很多,人才儲備、培養數量,與產業使用人才的效率存在一定矛盾。他認為,進步的關鍵是需要政府做好策略部署,提出具體政策支持,吸引人才以及世界一流的企業參與產業園項目。世衛組織與澳門合作建立的傳統醫藥合作中心有望於今年八月落戶澳大,着重人才培養和宣傳功能。

    前店後廠規模不大

    《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簽署至今逾四年,作為首個發展項目的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仍未建成,自從二○○二年特區政府提出要發展中醫藥產業開始,十餘年間僅由澳大培養出來的中藥學、生物醫學、醫藥管理的研究生近四百人,其中澳生約佔三分一。但所有畢業生中僅有不足十人進入中醫藥產業園服務,其餘的本地生大部分是來自衛生局、民署等公營機構和醫療機構的人員,“由原機構來,回原機構去”。

    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紅本月初曾透露,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由二○一一年簽約至今,大部分時間用於填海、土地平整等軟基處理工程,將於本月內完成。其後開始正式建設,預計二○一七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滿足澳門特別是中小企使用。王一濤相信,到產業園工作的人才數量暫時較少,因目前產業園尚未建成。澳門鮮有現代化的製藥企業,中醫藥停留在前店後廠、小規模的家庭式作坊規模,他們對質量控制、產品高端要求低,人才也不會到難以讓自己發揮長處的地方,人才的儲備、培養和使用上確有矛盾。但作為教學單位和科研機構,承諾繼續做好中醫藥、生物醫藥和醫藥管理三類人才的培養,從藥物研究,到管理服務、市場開拓,每一環節不缺位。

    形成競爭協同發展

    “醫藥產業每年有幾千億市場,就看如何挖掘。”王一濤始終認為產業發展有出路,澳門獨具優勢,華南地區是民衆對中醫、中藥文化認受性最高的地區之一。但前途是光明,過程充滿挑戰,他以瑞士作對比。與澳門一樣人口少、人均GDP相若、屬微型經濟體的瑞士,擁有兩個全世界最大的藥物生産商,但這需要上百年時間的努力。關鍵是政府要做好具體的發展策略,以及尋找發展的載體。適時調整政策、法規,吸引更多世界級的現代化、高技術含量的製藥企業進入園區帶動發展。

    中醫藥產業的發展目標,有過往發展藥物質量檢定標準和質量控制,到近期與發展健康產業、健康產品兼而有之,此舉被認為是易出成績、“殺出血路”。王一濤指出,在歐美國家等醫藥主流市場上,中藥產品通常被視為輔助健康、補充營養,而非藥物,相信澳門發展健康產品的市場更大,更有希望吸引世界一流企業前往澳門競爭合作,正如博彩業的成功,是在於引進全世界最好的企業與本土企業形成協同發展,相信是“關鍵中的關鍵”。

    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指將設立的世衛傳統醫藥合作中心,他預料將於今年八月落戶澳大,主要是藉世衛平台,加強澳門中醫藥與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合作,其中人才培訓將佔很重要的部分,以及作為宣傳推廣平台,帶動澳門中醫藥產業到其他國家發展。

    樊越欣

    蔡小姍

    本報記者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