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政府釋疑考驗拆彈

2015-06-17 06:30

    放生秘而不宣須清晰理據

    政府釋疑考驗拆彈

    樓價高企,公屋需求殷,供不應求,政府歸咎土地奇缺,巧婦難為無米炊,社會矛頭直指長年“養草”的閒置地。“放生”觸動民衆神經,疑團甚多,怨氣甚重,正考驗新屆政府拆彈能力,須清晰、有理交代,否則往後施政更困難。

    有米落鑊才公佈

    土能生黃金,一直是社會關注點,尤其歐案後,“黑箱作業”、“利益輸送”、“官商勾結”三頂大帽疑雲陣陣。政府早年高調跟進閒置地,社會期望頗高,惟由一百一十三幅減至四十八幅,加上多年來資訊極少,信心大降。隨着近來回收的十八幅土地曝光,信心開始回升之際,卻又爆出“放生”事件。

    點解“放生”?為何政府秘而不宣,背後有何玄機?這是社會最大疑團。一般估計,政府遲遲不公佈已“放生”的十六幅閒置地,料有政治考慮及公關技巧,或怕未有一定數量土地回收得到之前公佈,社會或強烈反彈。現已有十八幅閒置地在回收中,另十四幅快有答案,即政府“有米落鑊”,可與“放生”對沖,惟如意算盤難打得響。

    開誠布公講清楚

    按政府解釋,“閒置地界定為一些基於可歸責承批人的原因而超過法定或合同規定的利用時間,而未被利用發展的土地。”政府分析、回收閒置地,必經衆多部門、程序,層層查核,承批人亦可藉聽證解釋,土地“放生”或回收,政府總有理據。社會的不滿在於,無從得知箇中標準,即無法判斷、資訊不透明似有違陽光政府理念,這亦無異於自我製造了極大的想像空間。

    現擺在眼前的難題,在於如何公佈十六幅“放生地”資料。若是一貫的無名稱、無地點、無發展商及項目資料,三頂大帽必揮之不去。若開誠布公,十六“放生地”又幅幅是旺區貴價、位位名人,情況恐“不遑多讓”。然而,政府最重要是坦白,真金不怕洪爐火,半遮半掩、欲語還休恐弄巧反拙。

    本報記者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