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蘇原副公安廳長囚十三年
  • “外國教授”借生態科研竊密
  • 李強:推進“兩重”建設
  • 廣東台原台長張惠建被查
  • “帶路”助中醫藥發展
  • 火山噴發
  • 美周末多地槍擊十二死
  • 日直升機故障迫降兩港遊客傷
  • 嚴重火災
  • 日客機越線接近跑道險撞機
  • 上月我新能源汽車銷量增33.5%
  • 我海警黃岩島常態化訓練
  • 王毅:中韓應追求和而不同
  • 美擬對華電動車關稅翻番
  • 華促美勿邊修路邊挖坑
  • 華春瑩線上“翻譯”美式雙標
  • 泰湄南河壩部分塌堤
  • 加林火失控煙霧蔓延美多州
  • 印尼洪災四十四人遇難
  • (社論)亞洲打響“貨幣保衛戰”

“讓日本人懂得中國人善心”

2015-06-23 06:30

中島幼八 (新華社)

    “讓日本人懂得中國人善心”

    ——一個日本侵華戰爭遺孤的回憶

    “我中國養母的心像水一樣清澈,沒有一個污點,她撫養我沒有任何所圖……養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了我這個侵略者的孩子。”今年七十三歲的日本侵華戰爭遺孤中島幼八說起他的中國養父母不禁失聲哽咽。

    出書獻給中國恩人

    中島近期出版了一本名為《何有此生》的回憶錄講述在中國的點點滴滴,他操着黑龍江口音的漢語告訴記者,出書是為了回報中國人的養育之恩,讓日本人重溫這段歷史,了解真正的中國人。

    中島生於東京,一歲時與父母和姐姐作為開拓團成員遠赴中國黑龍江,父親一九四五年應徵入伍後失去音信。日本戰敗後,中島一家淪為難民。由於食物匱乏,中島的生母在一個冬夜,把餓得奄奄一息的他託付給了中國小販老王。

    老王用擔子挑着熟睡的中島挨家挨戶尋找好心人。“這個小生命多可憐。我來養。”一位名叫孫振琴的中國農婦二話沒說收留了他,儘管她知道這孩子是日本侵略者的後代。

    抱回家後,孫振琴為中島按摩腹部,將食物嚼碎餵他,日夜悉心照料,救下他一命。之後的十三年裏,孫振琴和三個養父如接力賽一般,將中島養大。

    中島在書中詳細記述了他的三個養父。第一個養父叫陳玉貴,一個樸實的東北農民,打長工為生,一直將他視若己出,疼愛有加,但在中島八歲時因病去世。養母帶着中島,改嫁第二個養父李希文,十二歲那年,中島染上重病,父親用牛車拉着他,費盡周折尋醫問藥。第三個養父叫趙樹森,是賣苦力的駝背碼頭工人,每個月給他十五塊生活費,供他上學。

    中島認為,這段應被銘記的中日交往佳話,日本國內卻鮮有人知。“像我這樣的戰爭遺孤一共有三千多人,不少已經離世,再不寫就來不及了。”中島說:“我寫的都是最樸實的中國老百姓。他們自己也很窮苦,他們收留我,沒有私心,就是善良。”

    日媒總是抹黑中國

    一九五八年,中島終於在十六歲的時候搭乘最後一艘遣返船回到日本,找到了生母和姐姐。回國後,中島拼命學習日語,高中畢業後放棄了高薪職位,進入經常發不出工資的日中友好協會工作。後來轉行成為一名翻譯,直到退休。

    中島說,近些年來,日本媒體總是抹黑中國,導致日本人對中國有很多誤解和懷疑。

    共同社曾報道說戰爭遺孤在中國受過虐待,中島對此非常憤怒,“這哪有的事,當時我們村裏十五個日本遺孤,村裏人對我們都很好。有個孤兒被同學罵了句‘小日本’,當地政府還特意發通知讓學校開展教育,不要歧視日僑”。他說,中國政府一直區別對待軍國主義者和普通日本人,“把我們也當成軍國主義受害者,在政策上予以特別關照”。

    他說:“我曾在日中友協工作,知道光喊口號不行,必須用真實的故事打動人心。通過書裏的具體形象,讓日本老百姓知道中國人實在、熱情、心善,他們就不會相信甚麼中國威脅論。”

    “其實,日本老百姓也很善良,善良的人也要有主見。國內出現一撮軍國主義分子,大家隨大溜的話,整個國家都成了軍國主義。”中島說,今年正值戰後七十周年,“安倍現在着急推出安保法案,不反省歷史和戰爭。我的書也是戰爭受害者的故事,有一定現實意義。”

    在中島家中,牆上最顯眼的位置掛着一幅中國農村風景畫。“那是黑龍江省寧安縣,我的故鄉。”中島指着畫說:“日本是我的祖國,中國才是我的故鄉。”

    (東京廿二日電)

    新華社記者  沈紅輝    劉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