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街市須優化設施挽狂瀾

2015-06-23 06:30

街市設施與經營制度等須優化和探討

    開放鮮活街市外售激起千重浪

    街市須優化設施挽狂瀾

    繼多年前取消街市外圍蔬菜店舖半徑範圍限制,民署近日有意再取消售賣鮮肉、漁獲的限制。方案一旦實施,意味着一向在街市出售的幾大類鮮活食品,只要合乎衛生條件,全部可開設店舖售賣。不難預料,街市生存空間受壓,攤販反彈必然,此舉除了直接產生的經營和生存問題,也帶出了街市設施和營運制度等問題。

    放寬限制促進競爭

    近年本澳物價高企,政府有意透過開放街市外圍的禁售鮮活食品限制,增加零售市場競爭和貨品供應。且隨着輪班工作居民日增,街市朝七晚八的經營,加上部分區域街市設施不足,未能回應更多居民的需要。街外更多鮮活食品售賣自然方便普羅大衆,但鮮活食品處理、銷售總會涉及污染問題,尤其涉及衛生監管更複雜的鮮肉和漁獲,還有鮮活食品是否從正途入貨,以及售賣過程處理是否恰當等,這點是政府放寬限制時必須把好的關卡。

    容許街市外店舖經營鮮活食品,街市攤販生意無可避免受衝擊,這點正是業內最憂慮的。近年攤販雖享受一定的政策優惠,但是小本經營,難脫“家庭式”請人難、無人接手、檔販年邁的營運困局。

    更大問題是,街市環境很難吸引年輕一輩日日“幫襯”,加上不少居民因本澳鮮活食品價高,更多到拱北買餸,街市顧客流失顯著。尤其一些街市規模較大、但居住人口已遷移的區域,苦撐經營者更感政府此舉和加大零售市場競爭之說,是在他們的傷口上灑鹽。

    完善檔位進退場制

    社會發展、消費模式的改變,街市傳統的經營無疑已受到一定的衝擊,但也絕非“一無是處”,尤其在華人社會,新鮮活屠的鮮活食品仍然是不少人必不可少的每餐之選。街市鮮活食品種類、數量齊全,對一般居民來說吸引力猶在。但面對社會更多元的訴求和外來不同的競爭,要保存街市的“實力”,政府有必要優化街市設施,增闢車位。雖然近年本澳街市陸續重建,但不少街市設施殘舊、地面濕滑,高峰時段人流密集,夏季酷熱天氣下如“焗桑拿”,內裡混雜了多種鮮活食品氣味,買餸居民不願久留,遑論吸引年輕顧客。

    除了硬件設施,街市檔位“世襲”制度也被認為影響社會公平參與及削弱競爭。近年檔主子女等直系親屬“接手”經營不多,政府亦不允檔位轉名他人,令到不少年邁檔主“死頂”經營,無論對街市整體經營和外界參與均不利。沿用數十年的制度在今天確有檢討必要,透過更完善的退場和進場機制,降低參與經營的門檻,也使公共資源更合理運用。

    本報記者   羅惠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