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公營醫療增量提質須平衡

2015-06-25 06:30

    公營醫療增量提質須平衡

    自現任社會文化司司長提出“澳門醫療最光輝五年”,先後推出分流病人到非牟利醫療機構、延長山頂醫院部分專科門診時間等措施,昨宣佈下月再有兩間衛生中心延長服務時間,以方便上班一族就診。然而,公營醫療服務快馬加鞭增“量”的同時,“質”如何呢?政府包攬醫療服務越來越多,整體醫療市場發展是否健康?

    本澳一直奉行醫療衛生高福利政策。澳葡時期建立起的初級醫療保健衛生系統,回歸後逐步完善,配合專科醫療發展,透過不斷增加資源投入,妥善治療、預防優先,軟硬體不斷提升。本澳居民平均壽命位居全球前列,一歲以下嬰兒死亡率極低,癌症病人五年存活率甚高,系列數據均反映本澳醫療具一定水準。

    為確保居民健康,政府投入大量資源提供一系列免費醫療福利,若合理使用當是好事。但隨着越來越多人以公費醫療作為首選,公營醫療系統壓力自然大增。近年,當局向民間醫療機構購買服務分流病人、推出醫療券等,冀緩減公營醫療系統壓力。但事與願違,服務似乎催生了更多的需求,公立醫療壓力依然沉重,醫護人員應付每日工作疲於奔命,談何進修提升醫療技術?

    因應居民生活模式轉變,為方便居民就診,當局○八年起已逐步延長衛生中心服務時間,先是延長至晚上八時。一二年,筷子基、黑沙環兩衛生中心延長至晚上十時;至下月,塔石、氹仔海洋衛生中心亦同步加班。衛生中心延長服務時間,無疑方便了緊急求診人士,但衛生中心肩負的醫療責任又再增加。值得推敲的是,衛生中心是按世衛“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目標”而設立,作為公立初級衛生保健機構,衛生中心服務包括成人、兒童、學童保健,產前保健及家庭計劃,口腔及牙齒保健,中醫及針灸服務,心理、戒煙、護理諮詢門診,體檢,醫務社工、健康教育等系列工作,側重社區的基礎護理保健,體現“預防優先”,門診治療只是職能之一。至於緊急救治功能,衛生中心不是不承擔,但病情稍複雜嚴重者多轉介醫院急診。若過分集中發展門診服務,各方面資源配備卻跟不上,有違衛生中心的初衷,會否影響原有的保健基礎,更值得關注。

    面對社會訴求增加,政府近年集中發展公營醫療機構,增加大量免費、資助醫療服務,惜濫用問題亦越趨嚴重,形形色色濫用門診和濫取藥物的情況增加,直接增加公帑開支,亦影響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公營醫療機構醫護人員每日面對大量病人,為應付工作,平均診症時間必定減少,難免影響醫療效果,醫患關係變差,惡性循環,根本無助改善醫療水平。

    致力完善公營醫療服務當為社會之福。但必須同步為私人醫療市場創設發展空間。只有公、私醫療系統共同發展,互補長短,病人才有更多醫療服務選擇,整個醫療體系方能朝着健康方向發展,整體醫療質量方能提升。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