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斜槓成新職業路向
  • 辛黃會率團訪三水中山珠海
  • 青企改選續助青年雙創
  • 鏡湖為中總婦委介紹凍卵
  • 冀政協副主席訪匯智社
  • 五四青年營穗交流收穫豐
  • 閩統戰部訪僑總深化合作
  • 雲南領導三建議促滇澳合作
  • 珠慧心藝術館昨揭牌辦首展
  • 新聞特搜
  • 西遊智破多“弦”宇宙將上演
  • 超化算藝術收藏展昨開幕
  • 吳析夏藝術展呈跨文化視野
  • 數碼攝影學會作品展揭幕
  • 閱讀推薦官賽推廣閱讀文化
  • 國家增三文遺列亞太區名錄
  • 新華夜中教師了解灣區發展
  • 城大獲贈習主席多語種書籍
  • 城大訪中南大深化合作
  • 氹坊英語日展現學生才能

前瞻闢路橋 解交通困局

2015-07-06 06:30

    前瞻闢路橋   解交通困局

    輕軌甩底後,媽閣至沙梨頭限時巴士專道變成近年交通改革較大的動作之一,當局年前開始透露訊息,去年底官員早披露將於今年八月實施。但交通局官員近日轉口風,表示專道工程基本完成,“實施時間需待各方凝聚共識”,意味之前鐵定下月實施的媽閣巴士專道,將會暫緩,甚至有實施無期的況味。

    公交專道在澳門不是新鮮事,先有舊澳氹大橋全時公交專道,後有新馬路限時公交專道,效果如何,莫衷一是。新馬路限時公交專道於周日和假期實施,對疏導遊客作用有限,因內地尤其珠三角短程遊客未必周日才來澳,且新馬路只有三條行車線,對向行車時,意味兩線一方向、另一線另一方向,巴士停站、的士停車接客都會對交通造成影響,反而其他車輛較少停車上落客。故就算公交優先,新馬路成為公交專道,這種停車埋站擠塞依然存在,多月前當局將民署大樓前的士站遷出新馬路,交通才稍覺暢順。可見問題出在新馬路的路面空間不足。

    至於舊澳氹大橋公交全時專道,似乎奏效,皆因此橋是澳門半島與氹仔島之間距離最短的跨海通道,巴士和的士過海最快捷,達到專道迅速疏導大量乘客的目的。問題是現今友誼大橋和西灣大橋交通擠塞時間延長,電單車專道又佔據了西灣大橋三分一路面,形成過海交通日益繁忙。反觀舊大橋公交專道車輛長時間疏落,現今已有聲音多利用舊橋的“剩餘”能力,如取消西灣大橋的電單車專道,在舊大橋中央設彈力棒,將之變成公交加電單車專道,釋放西灣大橋的六線行車能量,在第四條跨海通道連定型亦無期下,紓緩跨海交通。

    現時兩條公交專道實施情況不一,規劃中的媽閣至沙梨頭公交專道將是第三種情況。按當局透露的訊息,將闢出專門的一條行車線予巴士行駛,即與新馬路全部行車線撥予公交車不同,屆時巴士仍與其他車輛一樣同行,只是闢出專線,其他車不能駛入。但媽閣、河邊新街、火船頭街至沙梨頭是舊區,路面有限,近媽閣一側對向各兩線行車,即四線,局部樽頸位變成三線,加埋碼頭一側的行車線,才勉強四線;至沙梨頭一端情況大同小異。但該路段是本澳西南要道,加上內港碼頭區,整天車多繁忙,沒有專道已經常塞車,有了專道,附近居民和碼頭商戶擔心出行和營商大受影響,故當局規劃專道以來,民間質疑不斷,可以理解。今次擱置專道,讓當局和各持份者想一想,往後該怎樣走?

    公交專道在外地成功,但本澳道路環境所囿,就要三思。現時當局搞專道,是在現有路面找空間,不如前瞻一點開拓路面,例如建立交天橋、海邊繞道,以天橋跨越不是一個街口,而是跨越整個交通擁擠的區域,才是拆解交通困局的積極方法。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