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對新城總體規劃建築物高度 《澳門講場》上各抒己見

2015-07-09 00:00

◎ 工務局代副局長張潤民。

【專訪】正在諮詢的新城總體規劃的效果圖顯示,新城B區建築物高度超過一百米引起社會爭議。工務局代副局長張潤民昨日應邀出席《澳門講場》指限高數字不是在規劃文本提出,一百米只是「社會人士提出」;但其後又露出口風指,專家認為「B區在技術上樓宇高度是可以去到,尤其是鄰近旅遊塔這幾個地段的樓宇高度能建一個較高的高度,這個是技術上有條件做的。」他並表示,在編製B區規劃時,已考慮到與南、西灣湖的景觀協調,採用景觀視廊措施,保障外港和十字門至主教山的視廊。又強調,公共利益是一定會考慮的因素。

他重申,新城規劃的建築物高度是綜合幾個因素考慮,包括航空役權限制、世遺景觀考慮、八三/二00八號行政長官批示、街影條例等。然而,本澳航空役權限制的最高可去到一百六十米,那麼政府會否用盡此限而給建築物放高至一百六十米?張潤民重複上述因素綜合考量,又指按航空役權限制也有逐級下降的高度規劃。

此外,張潤民在電台回應有市民質疑B區限高是否應由文化局把關問題時指,新規劃經多個部門協商,亦有徵詢文化局意見。但剛參加德國世遺大會回澳的文化局局長吳衛鳴坦言,未聽聞B區放高一百米的決定,指二0一二年工務局曾徵詢文化局,當時提出的意見是「高度必須限制,保護澳門景觀,興建建築物後要保持視廊,讓居民可以看到主教山景觀」。吳衛鳴表示,會從保護世遺的角度出發,已指示文化局人員到諮詢會聽取及分析市民意見。

張潤民受訪時對於放寬限高,他指保留兩道景觀視廊,是專家提出、技術上可行的方案。至於之前專家在公聽會上重申「保護世遺景觀應放在規劃的第一位」,他否認百米高樓與專家意見相左,認為「專家團隊從來無講過話有差異」。被問到為何不能保留全景觀,是否市民上街要求保留全景觀?他指,經諮詢相關部門意見、專家技術分析,認為方案可行。又強調,觀迎市民及傳媒就具體方案提出意見,而各方意見會如實反映在報告中。他還表示,「我們希望透過諮詢尋求共識,推動落實這個新城區規劃。」

被問及如何符合中央批核澳門新城填海區計劃時強調「提高居民生活質素」及「澳門可持續發展」的兩個原則?張潤民認為,在整個新城規劃過程,由始至終都需遵從這原則。

至於備受社會關注的南灣湖CD區的限高,日後會否比新城B區更寬鬆,張潤民只稱,今次的規劃不包括南灣湖CD區。出席同一節目的工務局規劃師伍玉美重申,未來新城填海各地塊的覆蓋率、地積比及限高等規定,需待詳細規劃才有條件制定。

另一方面,在昨日《澳門講場》,多名市民去電表達意見,有人反對放高,但也有人力撐B區建超高樓指出,「起高(樓)唔代表咩嘢,好多城市都不斷發展,沒有永遠的景觀。」還指主教山本來就是富裕區的景觀,黃先生說:「好反對啲議員同城規師為咗保護有錢人嘅景觀,減少房屋供應量,造成樓價高企。起咁多矮嘅樓會影響晒城市通風,我都唔明點解一定要個(主教)山望到個海,我好支持政府增加限高。」

新澳門學社理事長蘇嘉豪去電質疑,新城規劃第三階段諮詢「點解要由零開始?前兩段諮詢結果無晒?」他指出,特首崔世安去年尋求連任匆匆拋出新城A區三萬二方案,一個政治決定推翻之前全部專家和市民意見,現時方案缺乏科學數據支持,擔心將來A區人口密度太高,何來提升居民生活質素可言?另有市民擔心將來A區居民跨區上班交通壓力,會否令舊區塞上加塞;亦有市民要求填海新城要落實「澳人澳地」,解決澳門人住屋問題,而非被用作炒賣投資。

節目主持人亦提到新城規劃的住宅分配不平均,將來A區可能會被標籤為公屋群,B區則是豪宅區。張潤民回應指,城市規劃不考慮這些因素,只會考慮土地作為居住用途。至於交通方面,A區有四條管道對外連接,第四通道及輕軌系統,加上澳門是二十四小時運作的城市,居民出行時間亦會錯開,他相信交通配套足夠應付人口暴增之後的壓力。

另外,亦有市民關注A區「學校村」能夠提供多少土地及學額?張潤民並沒有明確回應相關數字,只稱「學校村」的規劃按照教育部門提供的設計指標,每一千居住人口,平均要配對中學學額七十一個、小學四十七個、幼稚園十八個;每名中學生的教學用地六至八平方米,小學生五至七平方米,幼稚園是六至七平方米,由這些數字可推算出所需教學面積。他表示,A區「學校村」設施較好,對其他區的學生也有吸引力,已預留適當比例的學額容納跨區的學生。

華僑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