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六措助力 業者料國際會議增10%
  • 學者:六措助澳經濟提質
  • 新中央酒店今試業
  • 三月團客按年升1.2倍
  • 特首巡視 冀助企提升生產力
  • 引入智能機器 燃料費減四成
  • 餐飲智能方案展示 助企升級轉型
  • (一家之言)惠澳六措助會展業擴市場
  • 承攬合同重長期 合作共贏向未來
  • 夕陽行業再添活力 環保設計顯特色
  • ESG要求延伸至選擇供應商
  • 制服商獲休企採購 開拓設計生產一條龍
  • 金沙:用料多樣化交貨準時 長期合作
  • 海外市場調整 港股資金好轉
  • 首季本地產品出口增7.8%
  • 大健康研討會探與文旅融合
  • 空頭力量強硬 日圓跌勢未止
  • 業界設計琴澳團產品 優勢互補
  • 看好“五一”檔 酒店料逾九成滿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福利機構非回收場

2015-07-12 06:30

    福利機構非回收場

    整理舊物資捐給社會福利機構原是善行,但若將其當成淘汰物品的出路,反而會令捐獻行為變質。島內社福機構收集民眾捐贈物品,有時會發現當中有發臭的球鞋、往生者的衣物,甚至連穿過的內衣褲都包含其中,負責整理的人員大感無奈,直呼“太噁心”。北台中家扶中心督導李國樑指出,社工是運用社會資源協助解決問題的專業工作者,近年卻花許多時間整理民眾“自認的愛心”。他建議民眾捐出物資前應先進行淘汰、分類,個人使用過的貼身衣物等,礙於衛生考量均不宜捐贈。

    物盡其用是中國人的美德,很多民眾認為丢棄舊物是浪費,不如將它們捐出去,或許還能幫助有需要的人。然而,福利機構並非回收場,人員收集市民捐獻的物資後,需要花時間分類、清潔、消毒;假如收到破破爛爛的衣物、明顯已損壞的電器等物品,不但無法轉贈弱勢群體,反而要耗費精力再作處理。另據社福人員反映,經常有一些攤商送來快過期的食品或賣相不佳的水果,雖然仍可以食用,但受助者也有尊嚴,若他們收到恐怕不會太高興。

    有家扶中心指出,多數受助家庭還是買得起個人生活用品,也有企業固定捐上萬公斤白米、全新衣物等。最受歡迎的二手物品屬八成新的手袋、玩具、繪本和童書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動前先想一想,切勿把捐贈行為變成淘汰物品的渠道。

    丁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