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新聞小語)檢視工作 再邁新步
  • 粵政協訪澳調研灣區“軟聯通”
  • 加思欄瀕危古樹今修剪護理
  • 昨午“紅雨”多區倒灌微浸
  • 青年墮代購騙局失九萬六
  • “一戶通”普及工作坊報名
  • 男子墮兼職刷單騙局失三萬五
  • 兩人墮“公檢法”失三百二萬
  • 祐社親子製作心意卡謝親恩
  • 內地漢綁藏舊手機青茂衝關被截
  • 工聯北綜兩活動致敬母親
  • 睡佛堂周三派福袋
  • 閩澳學聯體驗划龍舟
  • 繁促會聚會感恩母愛
  • 兩團體手作坊教製護膚霜
  • 哀傷輔導助疏解情緖
  • 立法會選舉管理委員會成員的替補及宣誓
  • 基本法卅一周年推網上遊戲
  • “關愛少勇軍”推廣國防教育
  • 新聞特搜

保育發展應求平衡重先後

2015-07-22 06:30

保育與發展不矛盾、可平衡,但有先有後。

    謹守國際共識賦世遺文物新生命力

    保育發展應求平衡重先後

    澳門成功申遺十周年,保育與發展間的矛盾越演越烈。新城填海B區建高樓遮擋主教山景觀、愛都酒店保留或重建、大量舊唐樓被拆或自生自滅等,爭議不絕。見微知著,十年來澳門在世遺保育與文化承傳等方面的認知、實踐或再利用,似未有大長進,自己人都信唔過自己人,情何以堪。其實保育與發展都無錯,兩者有平衡但更重先後,保育必須及時、前瞻,最忌將正確的建設放在錯誤的位置上,恨錯難返。

    矛盾非澳門獨有

    澳門開埠四百多年,無論是前朝或當今的特區政府都關注文物保育,○五年以“澳門歷史城區”名義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成功。然除一部“文遺法”算突破外,澳門在文物保育、利用等方面尚未如人意,整個社會發展、城市規劃都被博彩及以豪宅為主的房地產牽着鼻子走,一座座舊樓無聲無色消失,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連東望洋燈塔都險些被擋。最新兼最激的,是仍在諮詢期的B區樓高問題,正反意見針鋒相對,商、民大拗手瓜。

    擁有世遺是一個城市的榮耀,更多的是責任。這是世界文化遺產,而非單純的澳門遺產,何況澳門是以中國澳門之名申請的。保育與發展存矛盾,非澳門獨有,世界各地如是。教科文組織有一套大原則及框架,具體到每一處得看當地情況,沒有通用的精確方程式。不過,做得世遺城市,縱可藉此加分,也要接受其有限制的發展模式,即以保育為先、再利用或發展為後,很多世遺城市都相當成功,為世遺或其文物譜上新生命。

    文化特色應保護

    誠然,甚麼都不許動的保育原教旨主義不可取,因每個城市都有其發展過程,每個時代都會在城市中留下具代表性的建設烙印,如此城市才有生命力。但新與舊必須協調,新建的不能破壞舊有的,這是國際共識,尤其以世遺、歷史文化及休閒作賣點的澳門,更加要謹守,遺憾小城似背道而馳。

    當中謬論甚多,其一是“非世遺不保”,查實澳門尚有自身的文物保護清單,就算兩者都不是,只要建築有時代、文化特色等都應保護,皆因牡丹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世遺及文物保護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歷史、性格及品味的最佳體現。澳門的賣點是中西文化交流、混雜,商港特色以及生活閒適,這氛圍由世遺、文物及一些具時代特色的建築混搭而成,缺一不可。世上亦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其二是“自己人不信自己人”。多聽意見無疑是好事,諮詢外地專家也有益,但畢竟最熟悉澳門的是澳門人,文物、文化及景觀等保護甚至規劃,主觀感受尤重,在此等事情上,沒有人比我們自己更有話語權。

    昔日情懷成追憶

    保育無標準,發展亦無錯,澳門地小人多,要向高發展也是無奈的選擇。惟保育要及時,發展也得適時適量適地,否則將正確的建設、規劃放在錯誤位置之上就大件事。澳門過去的教訓不少,最慘痛當數世遺點之一的媽閣廟。不論葡國人幾百年前由此上岸,誤稱媽閣為“馬交”即今天的澳門是否史實,但已廣泛流傳,為澳門象徵之一,惜早年因西灣橋及周邊填海造路工程,將原本“廟與海”風貌徹底破壞。現站在廟前,根本無法想像當年上岸景況,舉目一望更是絡繹不絕的馬路、大型巴士站、鐵絲網重重圍高的街坊球場,還有陣陣廢氣,大煞風景。從對岸或海船上望回來,也是汽車、巴士與球場,不知媽閣廟、海事博物館為何物。另一經典例子是南灣、西灣,若以現時休閒旅遊的發展思維及保育意識,絕不會再“圍堰造湖”,長令漁舟晚唱永遠定格在昔日的明信片之上,夕陽西下、人約半邊橙的情懷亦此情可待成追憶。

    經一事長一智,澳門發展有餘、保育不足的個案已夠多了,必須痛定思痛。無論是新城B區、南灣CD區、松山、大三巴、媽閣廟等周邊地區,都應保育、宜居為先,否則殺雞取卵,重蹈覆轍,澳門逐步褪色。超高樓、視廊不是社會所能接受,以及澳門該走的世遺路。

    本報記者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