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澳青:牢記歷史奮發前行

2015-07-23 06:30

在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前合影

參觀大沽口炮台遺址 感受深

    紅色之旅參觀大沽口炮台遺址

    澳青:牢記歷史奮發前行

    【本報記者方春城天津廿二日電】參加“二○一五紅色之旅系列之復興路——澳門青年北京天津行”的澳門青年今日轉赴天津,參觀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和炮台遺址,認識一八四○年至一九○○年整整六十年間,大沽口遭遇入侵,大沽地區軍民保家衛國,以血肉之軀抗擊強敵的歷史,呼籲要牢記歷史,奮發前行。

    帝國主義四度蹂躪

    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六十公里塘沽區海河與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繫海口”的“海門古塞”,作為京津門戶、入京咽喉、津門之屏障,自古即為海防重鎮,素有“南有虎門,北有大沽”之說。一八四○年至一九○○年間,大沽口炮台曾四次遭帝國主義列強入侵,外國列強依仗“船堅炮利”把大沽地區置於其鐵蹄蹂躪之下,甚至進逼京畿,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在侵略者槍炮威逼下,清政府簽訂了一個個不平等條約。一九○一年根據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清政府被迫將大沽口炮台拆毀。後保存較好的是“威”字南炮台和“海”字老炮台兩座遺址,其他炮台已蕩然無存。

    不畏列強抵禦外侮

    澳門青年走進大沽口炮台遺址博物館,通過大沽鐵炮、大沽鐵鐘等歷史文物,以及聲、光、電等現代手法結合的3D影片,重溫中國近代史上中華民族不畏列強、抵禦外侮的歷史。隨着一幅幅鮮活的畫面,澳門青年彷彿回到中國近代,親歷大沽口炮台歷經外敵入侵、幾經興廢的悲壯歷史。面對強大的侵略者,大沽地區軍民,一次次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同入侵之敵進行殊死搏鬥,中國人民不屈不撓、勇敢堅強的民族氣概令澳門青年為之感動。

    澳門青年又來到大沽口炮台遺址,站在炮台上遠眺,俯瞰古戰場全貌。澳門青年表示,作為新時期的青年人,應該不忘國恥,“落後就要挨打,強盛才有安寧”,今後要奮發前行,提升修養,為國家和澳門的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圖片由本報記者方春城天津數碼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