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 內地首季黃金消費三百噸
  • 金價衝高 買金客少兩三成
  • 與人類智能有差距 AI“入屋”需時
  • 八大變革引領智能工廠建設
  • 修水旅遊推介 與澳客源互送
  • 賀州打造灣區康養旅遊首選地
  • 大健康產品整合 促琴澳旅業融合
  • 南京文旅推介 展四季風貌
  • 旅博會促逾30項目簽約
  • (一家之言)做好服務創新產品 破悶局
  • 越國會主席王庭惠辭職
  • 美首季經濟增1.6%遜於預期
  • 我公民在菲潛水溺亡
  • 美高校爆“挺巴”抗議
  • 華籲在美留學人員注意安全
  • 漁碼購物消費嘉年華開幕
  • 內地澳門入境旅遊推介昨舉行
  • 首季居民失業率降至2.7%
  • 灣區知產中心協助對接逾2,500宗

社會改革到位 輿情漸趨理性

2015-07-31 06:30

    社會改革到位   輿情漸趨理性

    近幾個月來,本地社會線上線下輿情略為理性,這與周邊地區輿論環境改變有關,更因為本地社會各方務實應對發展訴求,尤其各個環節都全力投入扶助青年多元發展。除此之外,整體經濟急速下行,也讓整個社會降降溫,冷靜思考一下未來發展之路。

    香港政改鬧得最兇時,正是澳門經濟持續高增長達到頂峰,多年積累的社會矛盾和怨氣,為鄰近地區的激烈政爭和線上線下負面輿情提供共鳴空間。幾乎每一宗發生在香港的激進事件,都會在本地社會掀起漣漪。本地社會民生政治大小事,隨時成為香港媒體的焦點,一些言論和觀點“出口轉內銷”後,進一步激化事態。

    “佔中”後果和政改結局各方有目共睹,其後香港幾場街頭行動氣氛明顯不同,證明香港社會也在認真思考過往的政爭之路和媒體輿論環境。加上中央和香港政府都一再重申未來會着重民生和經濟發展之路,這對於澳門社會也有直接的警醒作用。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央新一屆政府持續有效的打貪倡廉,以及在國際外交、地緣政治上彰顯大國姿態,內外經濟戰略的成功舉措,對於港澳社會重建建制信心有決定性作用。

    除了輿論大環境改變,必須肯定的是,新一屆本地政府吸收了過往輿情“輸在起跑線上”的沉重經驗教訓,許多部門在資訊公開、決策透明方面都很大改進。很多政府部門都設立了微信帳號,線上及時發佈訊息、線下主動推進議題和公共服務,遇上行政或決策失誤也能夠及時澄清和修正,減少讓批評發酵成陰謀論和抹黑的機會和程度。

    經濟發展是澳門回歸以來的卓越成就,但也是埋下許多社會矛盾的根源。以往特區政府從大處着眼,或許也是許多落後地區要爭取時間和把握機遇進行原始財富積累,為長遠發展奠定基礎的必經之路,澳門才有今天財政儲備從一百多億增加到四千多億,足以應付七十多個月的財政開支的經濟基礎。不至於像那些歐洲國家,一旦經濟逆轉,失業驟升、福利開支大幅縮減,甚至政府破產。發展過程中,往屆政府確實忽略和拖延了一些社會矛盾和民生問題,但本地民間財富在過去十多年間也成功實現積累,提升了應對行業和經濟調整的耐力。

    社交平台的普及,造就了輿情門檻的降低,青年成為網絡輿論的主力。香港政爭的經驗教訓是,社會長時間忽略青年人學習、生活壓力和發展空間。這也是從內地到澳門大力提倡青年創新創業,甚至從教育開始改革的長遠思考。

    春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