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銀行教育會簽合作協議
  • 政協進聖中三校分享國情
  • 高校研建虛實通聯跨境圖書館
  • 《文化雜誌》徵集慶回歸稿件
  • 《非高教專業發展制度》擬出台
  • “五 · 四”籌委訪何厚鏵介紹活動
  • 新聞特搜
  • 高校外交演講賽科大奪冠
  • 建築工程界黔考察建橋技術
  • 民青會:國家航天事業引領創新
  • 海洋智能科技展珠開幕
  • 修繕燈塔
  • 旅博會雲南茶主體館開館
  • 京首辦京澳科技創新論壇
  •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多點啟用
  • 澳內地商雙向研學遊線路
  • 青島南區領導訪山東工商聯
  • 潮南區長訪潮州同鄉會
  • 白雲僑聯主席訪僑總促合作
  • 和光會新閣就職迎挑戰

整治牌坊亂象不能再等

2015-08-03 06:30

    整治牌坊亂象不能再等

    大三巴牌坊是澳門的地標,遊客到澳門必遊牌坊,如同到北京要一遊故宮和長城。澳門每年逾三千萬人次遊客量,撇除經常來澳的部分,打個五折,到牌坊一看或拍個照的,每年也以千萬人計,故牌坊平日已是人群熙攘,旅遊巴車龍長又長;遇上大時大節,只能用“逼爆”形容,警方實施中區人潮管制,牌坊都是受管之列,可見遊人之衆。

    大三巴牌坊人滿成患,偏偏屬世遺舊區,街道狹窄,依然通車,形成人車混集的“生態”。遊客初到貴境,人生路不熟,若是內地遊客,對本澳交通左上右落還沒有概念,在旅遊區狹街窄巷內,經常出現人車爭路。更甚者,由於遊人衆多,部分駕駛者對遊人過馬路顯得欠缺耐性,要讓先不讓先,意外往往由此而起。

    問題還不只此,由於遊客多至,接載團客的旅遊巴由西墳馬路、經高園街,再到大三巴,但大三巴牌坊一帶路窄又車位不足,旅遊巴車龍往往由高園街排至西墳馬路,引發相連道路塞車。還有整天從日至傍晚旅遊巴不斷,加上監管不足,不少旅遊巴大噴黑煙,宛如一條長龍冒煙,高園街一帶民宅和商戶飽受其苦。同時石仔路關係,車輛行進的噪音很大,整天隆隆隆,附近居民如生活在地盤中。

    大三巴牌坊和周邊地帶交通亂象,非今日始,持續十年,只是近年每下愈況。居民和地區坊會多次提建議改善,問題十年不變。投訴多了,多派交通警到場疏導。但環境所囿,小修小補,效果有限。旅遊巴還是要載客而至,路面一樣的崎嶇、一樣的狹窄,遊客卻愈來愈多,困局依然,死結愈緊,亂象何日方休?

    世遺區本應是發思古之幽情的地方,現在卻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遊客要爭先恐後、避車避人,匆匆而來,拍一張“到此一遊”,又匆匆上車而去,要遊客發掘世遺深義,不知從何說起?最大問題是大三巴一帶的亂象,已影響到周邊交通、居民生活,還有遊客本身的安全,處理必須對症下藥,刻不容緩。

    現時車來車走遊大三巴牌坊和古炮台的方式,是否當局一直推動的遊世遺理念?又是否符合分流遊客的目標?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有識之士早已提出將大三巴一帶闢作遊人專用區,禁止車輛駛入,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各大旅遊社可互相協調,旅遊巴分時段停泊在塔石廣場地下停車場,引導遊客經過望德堂區步行至大三巴牌坊,直接引客到文創區,亦將遊客“打散”,減少大三巴牌坊前地的擁擠。最大好處是步行看風景,感覺更深些仔細些,真正領略澳門舊區氛圍。

    步行遊路線由景點至環境都需要優化,由塔石廣場至大三巴牌坊的自動步行系統曾被提出來,卻如石沉大海,這方面有必要認真想一想、規劃規劃,整治大三巴牌坊一帶的亂象已不能再等了。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