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烏稱俄發動新一輪導彈襲擊
  • 美援外助長戰火
  • 胡塞稱再擊落美軍無人機
  • 美擬援烏“愛國者”導彈系統
  • 美網民:為何大學安插狙擊手
  • 美媒:手機助力學生抗議活動
  • 美50高校反戰挺巴
  • “美國去死”宣傳冊瘋傳美高校
  • 長春三人放狗咬死流浪貓被罰
  • 美高校反戰抗議浪潮延至法國
  • 清華大學設人工智能學院
  • “跑冰排”
  • 國航擬購百架C919
  • 純電驅人形機器人“跑步”登場
  • 穗白雲區龍捲風五死卅三傷
  • 國產視頻大模型發佈
  • 日“極東”藥廠遭勒令停業
  • 美禽疫蔓延多州蛋價漲
  • 美今年首家銀行倒閉
  • 龍捲風襲美多地進緊急狀態

魯甸強震周年祭:志願者共建“心靈家園”

2015-08-04 06:30

工作人員站在震中龍頭山鎮廢墟前,高喊“魯甸加油”。(中新社)

為受災民衆祈福(中新社)

    魯甸強震周年祭:志願者共建“心靈家園”

    “兩個小朋友搭起手舉過頭頂,另外兩隻手拉在一起放在胸前,這樣就成了大寫英文字母A。”三日下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龍頭山的英語課堂又開課了。

    一年來,這個心理學志願者組織扎根於此,幫助震區孩子走出陰影。每天下午,兒童天地裡都傳來琅琅書聲,二十多名孩子在志願者帶領下,讀書、作畫、唱歌、遊戲,臉上滿是笑容。

    一年前的今天,魯甸六點五級地震吞噬六百一十七條鮮活的生命,一百一十二人失蹤,三千一百四十三人受傷,三十一點八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一百九十八點四九億元人民幣。

    今年八月三日,記者再訪魯甸災區,安全的居所正在重建,心靈重建亦是同步。不少公益組織、志願者不懈地為此獻力。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志願者魯興雨說,要人們忘卻山崩地裂、驚心動魄的災難和痛苦,特別是撫平孩童瞬間失去父母親人的傷痛,走出陰霾,這是災後心理恢復重建中的重要任務,“甚至是比硬件建設更為艱巨的任務”。

    “幼兒的心理對他們以後的發展,甚至是對他們習慣、性格的養成都很重要。”魯興雨印象中,有一個小朋友剛來參與活動時,每天都和別人打架。“在與我們的相處中,他逐漸學會了怎樣跟別人溝通,而不是以打架解決問題。”

    看着孩子們露出笑臉,魯興雨很欣慰。一年來,他們進學校、走社區、辦興趣班,將防災教育與心理重建相結合,知識教育與素質教育相結合,融修復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逐步建立有序、有效及可持續的災後青少年心理重建長效機制,與孩子們共同成長。魯興雨說,在此過程中,自己也變得更加成熟。

    在魯甸駐守了一年的香港無國界社工也一直陪伴着災區民衆。一年間,從緊急的情緒支持及救災緊急需要的滿足,到通過安置點的家訪和小組對居民提供情緒處境支持,營造希望;再到通過小組工作和資源鏈接努力實現社區關係的融合、恢復及重建、個別受傷家庭等個案情緒支持、陪伴重拾其生活信心,香港無國界社工康雷和同伴們都傾力而為。“我們的項目到八月底就結束了,這些天會與居民回顧一年經歷,尋找個人、家庭及社區對未來的信心和動力。”康雷說。

    昭通本土的安然公益聯合會龍頭山工作站項目負責人劉昌偉也和同伴們堅守一線,籌集安心善款,走訪困難群衆,幫助老人走出陰霾。他們定期對七十歲以上、或者因病獨自在家的老人進行物資幫扶,並經常去看望他們。

    志願者們說,儘管悲傷記憶依然頑固,但越來越多的歡樂元素正在逐漸驅逐傷痛與消沉。“希望災區的民衆敞開心扉,以收穫花椒的心態,收穫美好的明天。”

    (魯甸三日電)

    中新社記者  馬  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