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陳明金就食品安全質詢

2015-08-05 00:00

【特訊】立法議員陳明金表示,澳門食品長期依賴進口,由於尚未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標準制度,入口食品主要依賴食品輸出地的檢測,因此,一些重大食品安全問題都是在鄰近地區被揭發並進行大肆報道後,澳門才會著手跟進排查,令人記憶猶新的有內地「福喜肉」、台灣地溝油事件等。

政府二0一三年底成立食品安全中心,下設管理規劃處、風險評估處、風險傳達處,具有調查和處理與食品有關的投訴、監管在市場流通的食品、收集食品安全資訊、發佈食品安全資訊、發出食品安全警示等職能,但在面對突發的食品安全問題時反應遲緩。比如,日前,有市民在街市買到疑似「注膠蝦」向食安中心和民署稽查投訴遭懶理,在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後,民署才有所回應,雖經排查,未發現異常情況,但是,對於居民的投訴,一開始表示「做唔到嘢」,後又解釋「不鼓勵市民帶問題食品到食安中心檢驗」,等等做法與食安中心對外宣傳的「懷疑有問題食品可直接反映」似乎言行不一。

食品安全直接關乎居民身體健康,除了要把好進口食品的檢驗關,將食品風險控制在消費環節之前,一旦出現類似「注膠蝦」等突發事件,主管部門應迅速介入,盡快檢測及判斷食品是否有問題,以及時阻止問題食品在流通環節的擴散。

為此,他提出質詢如下:

一、對於入口食品,澳門只是要求「受來源地權限部門監管,以及符合來源地衛生要求」,因此,澳門發現問題食品總是比來源地慢幾拍。自《食品安全法》生效以來,政府先後推出《食品中獸藥最高殘留限量》、《食品中禁用物質清單》、《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最高限量》等標準,但大部分仍未有本地標準。為更好保障本地居民的食品安全,化被動為主動,行政當局如何盡快制定一系列食品安全標準?

二、食安中心除了做恆常食品檢測、時令食品檢測及專項食品調查等三類食品監察計劃之外,其對本地突發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應遲緩,有待進一步完善機制。食品安全風險除了政府透過各種調查、檢測去發現之外,更應該發揮居民對疑有問題食品投訴、舉報的功能。現在民署處理居民有關食安問題的投訴,相關的接納、跟進、反饋機制怎樣,如何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三、街市,是居民購買食品的主要場所之一,每天有稽查員稽查街市內出售之貨品的來源情況,以及配合獸醫的突擊衛生檢查行動。食安中心、街市管理都屬民署職能,街市和食安中心之間有無建立必要的溝通機制,以提高共同應對食品安全風險和突發事件能力?

華僑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