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門新聞
新聞

蘇文欣稱為讓長者可自主及有尊嚴地生活 應投資源發展社區照顧服務

2015-08-05 00:00

◎ 時事評論員蘇文欣。

【專訪】當局正就《養老保障機制》進行公眾諮詢,面對本澳人口老化日趨嚴重問題,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回應老齡化挑戰,這是備受社會關切議題。一直有研究養老政策的理工學院前副教授的時事評論員蘇文欣昨日指出,政府以往強調「原居安老、家居照顧」等理念,不過,諮詢文本內卻著重加強長者醫療及院舍服務,但這取態將會加重現有醫療體系壓力,亦令長者生活缺乏自主、尊嚴,所耗費的社會資源亦會增多。他認為政府應投放資源發展社區照顧服務,減低社會成本,更讓長者可以自主及有尊嚴地生活。

另一方面,本澳土地資源欠缺,進入老齡化社會也帶來院舍需求大問題,有意見認為,政府可在橫琴、江門等地設立專為澳門人的安老院舍,減少本地需求壓力,但另有意見質疑,政府若「輸出」長者到鄰近地區,等同眼不見為淨,這不是親善政策。蘇文欣指出,雖然外地院舍設施、質素可能比澳門高,但如果政府以本地院舍不足為由採取「輸出」長者舉措,這對長者不公平,「長者其中一個權利係不被『輸出』,除非我自願。如果我有自主的話,我哋當然希望係返我哋嘅社區裡面。」他強調,「老人家願唔願意去係一個問題,始終佢哋想係自己住嘅哋方終老。就算去橫琴,幾近都好,都唔係澳門,感覺始終有差距,老人家一定唔安心。」

在諮詢文本,政府過往強調原居安老、家居照顧等理念卻只是略為提及,且方向和如何落實也不清晰,令人關切政府的政策取態是否有轉變?反而文本中更多闡述對長者醫療及支援服務。蘇文欣認為,政府如能實現文本內所有措施,對長者來說是一件好事,但他質疑政府有沒有資源及人力物力實現所有願景?他指出,社會資源不斷面臨強大競爭,長者服務資源往往被其他服務搶走,「社會裡面最容易睇到嘅競爭就係嬰兒同老人服務,當兩者面臨選擇時,嬰兒服務往往佔優,老人服務必定排後。」

因此,蘇文欣認為,採取原居安老政策將可減少醫療體系壓力及院舍需求。他建議政府應該投放更多資源給社區及相關服務團體,發展社區醫護及照顧服務,例如,送飯、做家務等,令有能力自理的長者留在社區中生活。他引用西方國家研究指出,老人家的壽命在社區生活的往往比居住在院舍的為長,這與生活環境有關係。他並說,「因為(院舍)嘅食飯時間、活動時間都有規定,某程度會令長者失去自主,反之,係社區生活,長者可以決定今日食飯,聽日唔食,自主性較高。」

蘇文欣認同政府會研究設立護老津貼的可行方法,他指不少護老者是老人家的親屬,有可能因要長期照顧而放棄工作,發放津貼可令他們更願意去照顧長者。另外,由於社區安老亦需大量人手,政府應在社區中發掘及培訓義工,給予適宜津貼以服務長者。

另外,正在諮詢新城總規劃方案對長者設施是社會討論的其中要點,蘇文欣表示,雖然政府有提及會在新城預留安老設施,但數量多少?服務受眾究竟是該區長者,還是跨區人士?究竟新城會否有長者公屋?政府卻沒有清晰答案,「我哋想同佢(政府)諗都唔得,因為連將來嘅人口結構都唔知係點。」他認為,政府應該能夠掌握未來老齡化人口的數量,按人口結構規劃安老服務以及設施。

蘇文欣還表示,新城首批居住人口以年輕人居多,幼稚園、托兒所等教學設施需求較大,但經過十多年後,需求有可能下降,認為政府需要有長遠考量以適時調整資源配備,未來可將過剩的設施轉型成老人中心,服務不同層面的受眾。

華僑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