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國際學研院全國憲法賽報名
  • 新華夜中學生了解監獄運作
  • 隆都同鄉會參加沙溪非遺周
  • 珠澳兒童繪本填色報名
  • 雙水同鄉會考察閩兩企
  • 工聯筷子基七感分享會月底辦
  • 圖協訪珠海金灣圖書館
  • 張權藥廠贈街總兩中心破痛油
  • 青進協考察深合區民生建設
  • 工聯氹服描繪人生首張照片
  • 建築師協出席粵導則審查會
  • 警惕假冒現金分享騙局
  • 青海領導訪省級政協會
  • 分享會交流第四橋建造技術
  • 建安協新閣就職不忘初心
  • 豐澤政府泉州同鄉總會簽約
  • 科技界積極擦亮澳門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冀政協副主席訪僑總增聯繫
  • 菜農桌面演習應對極端天氣
  • 福校認識“風暴潮”避險

民署改革穩軍心定方向

2015-08-07 06:30

    民署改革穩軍心定方向

    民政總署職能重組方案已獲立法會一般性通過,待稍後細則性審議通過,正式落實,近三百名文化、康體部門人員將轉至文化局、體發局。民署文化、康體職能的分拆、整合至其他部門,除了要確保無縫交接,公衆服務不受影響,更重要還有內裡的深層行政改革、隊伍建設整合,有效推動各部門間權責更清晰,資源更有效運用,政策執行更到位,體現“精兵簡政”的最終目標。

    澳葡政府年代的澳門及海島兩個市政廳明顯具有政權性,不符合基本法的規定,但當年的市政機構架構龐大、職能衆多、人員也不少。為平穩過渡和訂出符合基本法的方案,回歸後設立以兩年為限的臨時市政機構,最後成立“民政總署”,取代當時兩個臨市局。民署於二○○二年成立,撤銷市議會組織,並設立由政府委任成員的民署諮詢委員會,就民署的工作提供意見和建議。但民署基本維持過去市政機構的職能與服務,與多個部門職能重疊。職能重整工作近年逐步鋪開,如早幾年交通事務局、環境保護局的成立,民署有關的職能已相繼併入新局。去年政府進一步啟動了轉移民署有關文化、體育職能的工作。

    民署近年領導頻易,加上職能轉移、人員分拆,無可避免影響了工作的持續性與團隊士氣。涉及調職的近三百名人員,為數不少,職能重組的法律修改完成,但接下來不同部門的工作方式、人事作風、內部機制以至人員默契、磨合等複雜問題才是開始,相關部門人員對調整和日後工作安排等,也難免產生憂慮和不安。

    民署、文化局、體發局過去開展的文化、康體工作性質略有不同,面向團體也各有側重。職能整合後,部門領導、主管必須多與“新人員”溝通和接觸,盡快完成磨合,排解矛盾與分歧,增加上層與屬下部門人員了解和默契,穩定軍心,加強團隊合作精神。在服務對象和團體方面,亦應吸納、檢討原來部門的意見和工作,聽取相關團體的聲音,藉職能整合,檢視未來工作方向,推動相關範疇的文康工作優化和發展。

    隨着民署的交通、環保、文化、康樂及體育等職能有序被撤銷,架構“大縮水”,但剩下的食安、綠化、衛生監督、檢驗檢疫、社群服務和社區聯繫等,都是重要的民生職能,領導主管仍需勵精圖治,不容懈怠。

    特區政府已提出要研究設立符合基本法規定的“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究竟非政權性的市政機構有甚麼內涵、職能有哪些?民署長遠是撤是留?政府暫未有初步方案,社會也難有較深入和熱烈的討論。特區政府宜盡快就有關工作給出具體的意向和內容,讓社會各界更好地思考和討論問題,提出意見,充分論證,集思廣益,明確方向。

    夏  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