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中總:多項惠澳措施助本澳經濟適度多元
  • 當局指未須調整未成年性犯罪刑事規定
  • 幻彩大巡遊攝影比賽18份作品得獎
  • 圖書館周吸引家長帶同子女參與
  • 李強: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
  • 李強見馬斯克 稱供更優外資營商環境
  • 菲律賓異常酷熱 公立學校停課兩天
  • 日職聯:浦和紅鑽 2-1名古屋八鯨
  • 湯姆斯盃:國家隊擊敗加拿大取得兩連勝
  • 琴澳旅遊團人數至少2人 最多40人
  • 深合區料"團進團出"促澳琴融合發展
  • 香港珠寶製造業廠商會到橫琴深合區考察
  • 政府部門:新政策助力適度多元
  • 粵公安廳五月起推兩地牌便利措施
  • 林宇滔質詢生態島環評諮詢
  • 廣州鐘落潭鎮受龍捲風廣泛破壞
  • 全國政協常委料政策有助經濟多元發展/澳區人大冀政府用好新政策
  • 旅業:政策帶來更多資源 //商會:政策助力“演藝之都”發展
  • 大陸將恢復福建居民到台灣馬祖旅遊
  • 馬斯克訪華據報尋求在華推自動駕駛

陳明金盼鼓勵居民參與源頭減廢

2015-08-19 00:00
【本報訊】澳門每年產生四百萬立方米的建築廢料,垃圾焚化中心日均處理生活垃圾超過一千二百公噸,每日產生八十立方米焚化爐飛灰,堆填區早已飽和。「源頭減廢、分類回收」是特區政府在廢棄物處理的重要政策,雖然政府一直強調在機制上努力完善廢棄物的處理程序,透過各種方式促進回收和再利用,並配合持之以恆的宣傳教育,以減少廢棄物的數量,但實際情況是,現每日產生的垃圾量仍然有增無減,澳門正面臨垃圾無處可填的尷尬處境。
澳門的生活垃圾主要以焚化的方式處理,其中就包括未經分類處理的廚餘,佔每日垃圾量的兩至四成,台灣、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和地區,透過廚餘回收再利用制度,大大減少垃圾處理量,資源再利用取得較大成效。澳門政府二零一一年開始與學校、企業合作透過專項計劃,推動廚餘回收工作,到目前為止,僅十所學校、十二間非牟利機構參與廚餘回收計劃,由於未建立回收、處理、轉化機制,使有關計劃只能以試點運作,無法向社會普及,成效尚未顯現。
除了廚餘在源頭的回收利用,政府還需加強對資源類生活垃圾在源頭上的分類管理。只有做好垃圾分類投放,才能更好地做到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現在,當局雖有在一些公共地方設置三色分類回收桶,但未深入家居生活,以及所設分類中未包括有害物質、電子垃圾的回收,家居廢物的分類回收還可進一步深化。
為此,議員陳明金提出如下質詢:
一、垃圾無處可填,堆填區爆滿,解決之道除了依靠粵澳合作的輸出方案,澳門自身在面對垃圾處理的問題上,有何痛定思痛的舉措?
二、民署一九九九年底開始推廣垃圾分類回收計劃,環保局於二零一一年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工作,但當局的這些鼓勵政策,傾向於和部分學校、個別社團、環保酒店等合作,未能有效推廣至社區和家居。事實上,生活垃圾較多來自家居生活,當局應該積極將垃圾源頭減廢的經驗由學校、酒店延伸到社區,如果有關措施不能落實到家居,成效則較難體現。澳門垃圾總量不斷創新高,當局可否用數據說明近年來推廣垃圾「源頭減廢,分類回收」的情況如何?
三、香港的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會(簡稱「環保基金」)接受居民團體及物業管理公司申請資助屋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