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社科會成立卅年積極培養人才

2015-08-24 06:30

社科會早前互選產生新屆理監事成員

    凝聚力量為澳長遠發展建言獻策

    社科會成立卅年積極培養人才

    【本報消息】今年是澳門社會科學學會成立三十周年。新任會長楊開荊表示,作為本澳首個民間學術社團,今後必定發揮前輩智慧和影響力,秉持良好傳統,多指導後輩,以舊帶新,培養年輕人參與會務,凝聚社會力量。會在原有基礎擴大合作面,與時俱進,團結社會各界,加強與各方互動,擴大整體社科力量,積極為本澳長遠發展建言獻策。

    推“三化”不遺餘力

    楊開荊稱,回顧社科會從無到有、荊棘滿途。八十年代,澳門社會科學研究起步較晚,澳葡政府和民間面對各種疑難,極需嚴謹的科學和政策研究。因應時勢,一群熱愛社科和文藝人士,包括黃漢強、楊允中、程祥徽、魏美昌、趙文房、陳樹青、徐新、黃就順、黃偉文、李瑞祥等有志學者,於一九八五年共同成立澳門社會科學學會,冀為中葡談判及“一國兩制”出謀劃策。

    多年來,社科會關注和研究問題涵蓋政治體制、經濟發展、社會民生、交通運輸及對外關係等。回歸前,社科會對推動有利平穩過渡的中文官方化、公務員本地化和法律本地化即“三化”不遺餘力。舉辦至今二十二屆的“粵澳關係研討會”,是學會開拓粵澳社科界學術交流的重要渠道,成學會品牌。

    社科會是最早提倡珠澳合作開發橫琴的其中一個澳門民間團體,當年學會成員走訪橫琴十數次,開辦過不同類型座談會和研討會。其次提出影響深遠的港珠澳大橋計劃,學會成員曾在內地及港澳召開無數次正式和非正式會議,做力所能及的事。出版學會學報《濠鏡》外,曾出版多本學術文著,回歸後更積極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

    倡設常規本土課程

    理事長關鋒直言學會定位有別其他傳統社團,着力培育人才。當前有不少青年會員,多來自大專院校,共同於社會不同層面發聲。今後將繼續開展不同範疇學術研究及交流活動,還重點發揮澳門在“一帶一路”的歷史角色及作用。預期橫琴未來有很大發展空間,將加強相關研討。擬與省社科聯合作,在澳開辦以澳門文化符號或文化名片為主題的活動,由大衆及專家、政府代表選出十項,定為每年品牌項目,提升公衆對本土文化的認知。

    楊開荊與關鋒皆認為,未來要全面推動澳門社科研究,擴大合作面,培養青年人才。加強人才培養上,建議政府多設置文化場所如圖書館、文化館,多辦書展、閱讀推廣等活動,提升青年素質。建議盡早開設常規性本土課程,從小學開始令本土意識盡早在少年心中建立,培養熱愛澳門、關心澳門的意識。可考慮設置網上本土課程教育教材,讓教師利用生動教材推動課堂。多元的本土通識教育及公民教育須加進所有課程設計中,提升學子對本土歷史文化及澳門社會的參與度。未來要引入先進技術人才外,政策亦應調整。

    澳門已進入經濟調整期,需社科界專家支持及參與研究和推動澳門發展。學會今後將加強宣傳推廣,通過媒體、網絡向社會傳遞社科會形象,尤在社科領域發揮影響力。建議會員多聯絡交流,擦出思想火花,積極為澳門社會及經濟發展建言,深覺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