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Aespa八月赴台開唱
  • 徐睿知開IG疑復出
  • 米娜祖華域芝自爆拍戲內幕
  • 妮歌潔曼獲美影終身成就獎
  • 娜奧美金寶慈善機構遭除名
  • 卓寧塔圖珍娜狄雲打官司亦是朋友
  • 《澳門人》介紹簪花頭飾文化
  • 《劇場 · 閱讀》五十八期出版
  • 爆血爽片
  • 仙韻粵劇新春賀昇平永樂響鑼
  • 何伯宏冀將經驗回饋音樂圈
  • 台北旅遊看北緯 舞蹈棟篤笑浩浩
  • 《億計劃》被盜版拖累票房
  • 何伯宏喜愛伴奏有滿足感
  • 陳綺貞驚喜現身撐宇宙人
  • 三料視后這樣煉成的
  • 陶晶瑩跨足主持少兒節目
  • 林志玲拍雜誌照被嘲俗氣

《目連救母》的“前世今生”

2015-08-26 06:30

《目連救母》早前在永樂上演

    《目連救母》的“前世今生”

    筆者四十年來第一次看到全劇,倒是這次廣西南寧戲劇院八月十二日在永樂戲院演出的《目連救母》。

    南寧戲劇院這齣《目連救母》最明顯的特點是刪除枝蔓、突出目連救母這條主線,把救母過程濃縮在“描容”、“奈河橋”,“色誘試誠”、“松林試葡”、“地獄尋母”、“九殿不語”、“地獄會母”、“盂蘭大會”八場戲中。着力描寫不同境遇中,目連歷盡千難萬險、百般挫折而不灰心的人物性格;二是一掃原劇中陰森恐怖氣氛;冥王、判官、厲鬼、夜叉都改用丑行扮演,冥王、判官用文丑;押解劉青提的紅綠鬼用武丑;看押劉氏的獄卒用雜行丑……這些角色用丑扮,突梯滑稽的表演,取代了兇惡猙獰。明顯特點如廣東話的“扮鬼扮馬”。如果説有需要改動的地方,我個人認為,押解劉氏過奈河橋那場,可改為五個鬼卒,會更好看——京劇《五鬼捉劉氏》有許多技巧,可以借鑒。

    另,判官用女丑演,性格特點不突出,京劇中有個介於淨丑之間的行當,叫“攮掖的”,這戲裡的判官應該是個肥胖的、糊塗顢頇的“人”物,一個“攮掖的”。

    這齣《目連救母》的舞台裝置,很有點古典戲曲的意思;把樂隊擺在舞台上,是古代戲曲演出的規制。古典戲曲舞台上除了簡單的“砌末”(道具)外,很少運用佈景與較大的實物裝置,這與當時演出條件簡陋以及戲曲虛擬表演有着密切關係。這齣戲除了用奈河橋這個砌末外,只有三桌六椅,沒有多餘的東西。値得稱道的是那四爿硬幕片,它可以通過移動,構成不同的戲劇環境,可以是地獄的鐵門高牆;也可以是民居宅門;劉氏變黑犬前後的兩扇幕片的開合,虛擬的目連錫杖扣關……兩爿幕片移動、構成不同的戲劇場景,便捷而巧妙。

    很有趣的是舞台兩側那副對聯:

    文文武武出出吹吹打打;

    男男女女入入看看聽聽。

    明明白白告訴聽衆:這是演戲,您別當眞。

    散戲後,我問鄰座兩位阿婆;你們信不信有地獄、有鬼神?其中一位答:信則有,不信則無;我問:你信不信?她説:我不信。另一位婆婆説:邊有地獄鬼神?編個古仔叫人行孝之嘛!我又問:這戲好唔好睇?答曰:好睇!

    南寧戲劇院這齣《目連救母》,演員都很年輕,搭配很整齊。扮演劉青提的梁素梅,嗓音清純、高低自如,唱得很有感情,把握人物性格很準確,不愧為梅花獎得主。二場奈河橋扮演劉青提的演員水袖運用很見功夫,腰腿功夫也好,表演很認真。前面説過,這場戲如果用五個小鬼——“五鬼捉劉氏”會更好看,且更接近傳統。

    演羅卜的黃俊成,扮相清秀,沒有“呼天搶地、激昂慷慨”那種大表演,他的表演很從容、分寸得當,是難得的小生人才。

    第八場“盂蘭大會”扮演衆僧的武戲演員個個身手不凡,“堆”出的群體造型變化多端,美妙壯觀,也可充分看出南寧戲劇院是個武戲力量雄厚的粵劇團。

    《目連救母》是一齣很好看的戲,可惜在澳門只上演了一場。(下)

    穆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