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旅遊局推研學遊行程徵集比賽
  • 特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再推多項惠澳措施
  • 深合區將出台琴澳旅遊團配套文件
  • 長者青年疑墮電話騙局共失逾500萬
  • 餐飲業智能升級方案展示會明日舉行
  • 業界喜見琴澳多次往返新政 料擴承載力
  • 甲足:恆勢 2-2 澳門大學、加義 1-2 青鋒
  • 澳門國際事務交流培訓協會成立
  • 文綺華歡迎琴澳“團進團出”助旅遊融合
  • 餐飲業智能升級方案展示會明舉行
  • 5月6日起琴澳旅遊團可7天內多次往返琴澳
  • 國家移民局稱新措施助澳發揮獨特優勢
  • 休閒企業演藝專場配對會提供200多職缺
  • 以國指若達停火協議會暫緩進攻拉法
  • 王毅冀法推歐盟奉行積極務實對華政策
  • 下月6日起琴澳旅遊團可7天內多次往返琴澳
  • 【神舟系列】中國商業航天發射場將實現常態化發射
  • 深合區擬增聘六名澳門籍仲裁員
  • 首台國產全動飛行模擬機亮相
  • 再有青年墮公檢法騙案失191萬

不斷從新出發的張佑與

2015-09-01 00:00
點名空間

新華社北京電(趙博

趙睿)

這個夏天,講述樂觀頑強抗擊病魔故事的電影《滾蛋吧!腫瘤君》,收穫了無數觀眾的笑與淚。鮮為人知的是,正因3年前眾籌平臺“點名時間”的鼎力相助,該片原著漫畫才得以順利發行。
“眾籌為創新項目發起人與投資者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橋梁,大大降低了創新門檻,也極大活躍了社會資本。”“點名時間”創始人張佑說,這是一種新穎的創業模式,成功秘訣就在於不斷從新出發。
36歲的張佑生於台北,長於加州,受上世紀90年代“網際網路浪潮”影響,未及弱冠便已成為一名出色的網站設計師。進入大學主修計算機科學專業僅一個學期,深感學校課程落伍的他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退學,並全職投身網際網路。
2000年,張佑回到台灣,出任台北新浪網的產品經理。隨後幾年,他嘗試過幾個不同職位,對網際網路行業的認識也愈加深刻。
“我越來越感覺到,因為擁有廣闊市場和豐厚資源,大陸將成為網際網路發展的‘大本營’。”張佑說。於是,2006年,他做出了人生第二個驚人決定——西進大陸創業。
讓他始料未及的是,僅僅兩年就創業受挫。“原因是創意超前於市場需求。”張佑回憶說,那是一個規劃打造成百科全書的圖片社區,叫作“快拍公園”。由於當時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拍攝上傳圖片的操作成本較高,使用者寥寥無幾。
一度有些氣餒的張佑,花了整整兩年反思總結並進行細緻深入的市場調研,最終決定重整旗鼓再出發。
2011年初,張佑創立了眾籌平臺“點名時間”。在這個平臺上,任何項目只要資料通過審核,即可公開募集資金。這一模式迅速引燃市場,獲得眾多關注。平臺支持的項目中,既包括漫畫《滾蛋吧!腫瘤君》、電影《十萬個冷笑話》等文化產品,也包括智能插座、智能水杯等硬件產品。
這一次,張佑成功了。精準的眼光、嚴謹的作業,讓“點名時間”逐漸闖出一片天,成為行業領軍者。
創業容易守業難。很快,張佑發現眾籌領域不斷涌入競爭對手,尋找優質創新項目變得困難,目標用戶普及率仍然偏低。這些都制約著“點名時間”的發展。2014年,張佑決定放棄眾籌模式,轉而打造智能硬件首發平臺。
“戰略轉型沒能奏效。”張佑不無遺憾地說,一方面,預售平臺需要更強大的物流、售後等機制保障,“點名時間”在這方面不佔優勢;另一方面,京東、淘寶、蘇寧等紛紛殺入眾籌市場,“點名時間”腹背受敵。
善於調整的張佑立刻展開新一輪市場調研。在與創業初期結交的許多創業團隊一次次深談之後,他意識到“點名時間”的競爭力在於扶持創新項目,而非單純販售,便果斷決定回歸眾籌領域。
憑藉“輕車熟路”的運營模式,加上有意選擇智能硬件項目以培養品牌穩定度,“點名時間”又一次迅速在市場站穩腳跟。電影《滾蛋吧!腫瘤君》爆紅,更讓“點名時間”在業內聲名鵲起。
雖然前路依然充滿挑戰,但張佑說,自己已經做好充足準備。“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鼓舞下,有競爭力的創新項目會越來越多。‘點名時間’和創新在一起,就永遠有發展空間,永遠有未來。”
特寫:等待閱兵的老八路軍戰士

新華社北京電(記者王晨曦)

天安門附近的一家五星級酒店,百餘名國共抗戰老兵在此集結,等待出席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紀念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
午餐時分,一些老兵便已迫不及待地換上為他們量體裁衣製作的閱兵服。走進酒店二樓的自助餐廳。來自成都的老八路軍戰士魏克,很快吃完一碗炸醬面。他說:“這裡的菜口味清淡,煮的也軟,挺好。”
95歲的魏老,聽力有些減退,但依然保持著軍人特有作風:坐如鐘,行如風,吃飯快。魏老54歲的兒子在一邊,不停大聲提醒他:“吃慢點兒。”
飯後,魏克回到自己房間。這是個兩間臥室的套房,魏克住在裏面的主臥,陪他來的兒子住外面一間臥室。魏克說:“這裡條件很好,吃住都免費。”
這次來北京參見閱兵的抗日老兵,都有一名隨行家屬,都住這樣的套房。套房對外報價,是1099元一天。
為了接待抗戰老兵,這家酒店準備好了高級別的安防措施。酒店內配備了多部輪椅,還設置了醫療站,每天為老兵們量血壓、測心電圖。
三周前,魏克在成都的家中,接到了參加閱兵的邀請。成都軍區收到中央軍委關於邀請抗戰老兵參加閱兵的通知後,根據健康、年齡、參軍狀況等因素決定了候選人,魏克和另一位老兵最終得以成行。
這次閱兵中的老兵方隊,所著服裝都是根據老兵當時所在部隊的軍服製作的。部隊專門派了裁縫,為魏克量好了身材尺寸報回北京。現在,魏克時隔70年後又穿上灰色的八路軍軍裝。
在成都魏克家的客廳,墻上挂著幾幅他寫的字,最顯眼的是紀念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時寫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一旁挂著他堂兄魏麟甫的畫像,正是他將魏克帶上了抗日救國的道路。
魏克原名魏兆珽,1920年生於山東濟南。1938年參加八路軍遊擊隊,在山東泰(山)西地區堅持抗戰,歷任宣傳員、青年幹事、指導員。
魏克對戰爭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大多細節留在了他的日記中。從參軍到離休,他記了50多年的日記。唯一的一次中斷,是1941年日偽軍在山東平阿山區掃蕩期間,為了突圍,魏克把記了多年的日記埋在了山崗上。後來返回故地,日記卻再也找不到了。
8月20日,魏克和兒子一起乘火車來到了北京。兩天后,定制的軍服和皮鞋,以及一枚閱兵專用標誌徽送到了魏克手上。
魏克將軍服小心地從衣櫃裏取出來。軍服採用的麻料,透氣、輕柔,四個口袋,左臂繡著“八路”臂章。標誌徽別在衣服的右胸,徽章上一隻銀色和平鴿頂著一顆紅星,被金色橄欖枝環繞,底部是一支上了刺刀的步槍與一把大刀左右交叉,中間寫著“1945V2015”的紅字。
“這皮鞋用的圓口,特別舒服,走起來一點都不擠腳。”魏克一邊穿戴著軍裝和皮鞋,一邊莊重地整理好領口和衣襬,站得筆直。當年的軍裝再次上身,魏老一雙眼睛忽然有了精神,黑的發亮。
魏克的兒子代替他參加了23日的閱兵預演。那天早上剛下過雨,閱兵指揮部怕老兵們著涼,就讓家屬代替老兵乘坐汽車參加預演。
魏老看著酒店閉路電視裏放的預演錄影,專注的樣子仿佛在檢查自己參加閱兵那一天的儀錶。“你們記者到時候如果拍了我的照片,一定要給我啊。”他唸唸不忘地提醒。
特寫:工作在老撾深山裏的中國90後

新華社老撾瑯勃拉邦省電

記者榮忠霞
)】
截至8月29日零時,中國電建在老撾投資建設並負責運營和管理的首個水電站南俄5水電站已經安全運行了1000天。達到這一里程碑式安全指標的背後,是一支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中國運營團隊,其中三分之一是90後,有的在這座遠離祖國和親人的深山裏已堅守了3年。
南俄5水電站項目位於老撾北部瑯勃拉邦省普坤縣境內的大山深處,開車到最近的村莊約需1小時,最近的普坤縣城需4小時。記者驅車從首都萬象到電站,路上用了9個小時,最後兩小時花在一條長58公里,且非常顛簸和險峻的盤山道路上。
進入電站廠房採訪前,一個長得跟演員張譯有點像的小夥子向記者宣讀了一份安全須知,並要求記者聽完後簽字確認。這個小夥子年僅23歲,名叫尹洪波,是電站兩名運行主管之一。時值雨季汛期,他又多了個“總值長”的頭啣,每天12小時值班,除電站運行的日常管理外,還負責安全監督檢查、應急處置等項工作。
雖然年輕,小尹已算是電站運行團隊中的“老人”,在電站2012年12月開始商業運行之前就到崗工作,所以,雖然看上去還像個剛出校門的青澀小夥,但工作起來,卻沉穩老練,手下比他大好幾歲的同事,也都認可他。
當記者問他當時怎麼會來到老撾這麼偏遠的地方工作時,小尹說,當時聽說有出國的機會就感覺很興奮,那會兒不知道老撾在哪裏,但覺得應該比在國內好,“沒想到來到老撾,發現比國內落後多了,又是在這樣大山裏面,感覺有點失望。而且剛到的時候還是建設期,那時候最苦,後來電站營地建好後,條件好多了,也能上網了,想想最苦的時候都過來了,現在還能上網跟家人朋友聯繫,在這裡待著也不錯”。
雖然感覺不錯,小尹還是覺得跟國內同學朋友有了不少距離,每次回國休假都會發現很多自己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這讓他稍稍有點兒沮喪。“我們現在是一種集體式的規律生活,國內新事物確實有些適應不了,而且在這裡習慣了安靜,但回國休假時,晚上聽到來來往往的汽車聲會睡不著覺。”
在記者的追問下,小尹坦言能在這裡待下去的主要原因還是工資待遇不錯,特別是基本沒地方花錢,工作幾年後可以為家裏減少一些經濟負擔,併為自己未來娶妻生子攢些錢。
“家裏剛剛給介紹了個女朋友,彼此感覺還不錯,現在每天是通過QQ視頻,來維繫這段感情。”小尹說,“她知道我現在的工作生活環境,也說大概能等我三四年,希望她將來能跟我一起來這裡工作和生活,我們公司也鼓勵這樣,但能不能說動她還不好說。”
而小尹的同事,同樣是92年出生的朱鵬飛就非常幸運:跟他同歲的女朋友毅然放棄了國內城市裏的工作來到這片老撾深山跟他在一起。這位今年4月份才到電站工作的“90後”川妹子涂微,目前負責採購和會計工作,每週都要出山採購生活物資,順便幫同事們捎帶各種各樣的零食和日用品。
“來的時候感覺坐車走了好久好久,當時特別崩潰,然後到了地方就感覺再也不想出去走那個路,但現在每週要出去一次,坐五六個小時車,反而習慣了,”涂微說。
不過,這位習慣坐車和走山路的姑娘還是有些不習慣的東西,比如逛街和小吃。
“感覺已經很久沒有見過繁華場面了,想逛一下大超市和大商場也沒有,想吃一些愛吃的四川小吃也沒有……”涂微說,“但我不後悔來到這裡,無論大城市也好,山裏也好,只要能跟他在一起,我都能待得住。”
採訪結束,記者目送朱鵬飛牽著涂微的手走向宿舍區,轉頭突然發現不遠處靜謐山谷的天空上,挂著一抹淡淡的彩虹……
險些消失的赫哲船歌

新華社哈爾濱電(記者李建平

馬曉成)

距虎頭要塞直線距離200餘公里的黑龍江省同江市是松花江與中俄界江黑龍江的交匯處。從同江驅車半個小時,就可以抵達位於黑龍江中游南岸街津山腳下的街津口赫哲族鄉,一座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下列寧斯闊耶隔黑龍江相望的小村落。
這裡也是中國人口最少民族之一的赫哲族的主要聚集地,全鄉現有赫哲族人口500餘人,約佔全國赫哲族人口的10%。
“烏蘇裏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這首反映赫哲族人民生活的《烏蘇裏船歌》,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便被廣為傳唱。
然而在70多年前,這個地處要塞“輻射區”內的少數民族同樣沒有逃脫出日本侵略者的魔爪,赫哲族人傳唱的船歌也一度中斷,險些消失。
記者一走進街津口赫哲族鄉,立刻被乾淨、整潔而又獨具特色的村貌所吸引:一棟棟彩色房屋矗立在街道兩旁,房屋墻壁上繪著赫哲人打獵、捕魚等生活圖畫,一排“人”形太陽能路燈整齊地排列在路邊,街頭上老人在悠閒地散步,安寧而又祥和。
“你看我們赫哲人現在日子過得挺好,可當年我們差點死在侵略者的殘暴統治下。”赫哲老人尤玉發說。今年已經80歲的尤玉發是當地僅剩的幾位經歷過日本侵略者黑暗統治時期的見證人之一。
“赫哲族是世代以打魚為生的漁獵民族,只要拿個1米多長的棍子,我們就能抓到魚。每當打魚的時候,赫哲人就唱上幾曲船歌。冬天吃凍魚片,夏天吃曬魚幹,過著自給自足的日子。可日本侵略者來了以後,我們的生活就全變了。”尤玉發說。
據尤玉發老人回憶,1942年,日本侵略者搶佔了赫哲族人世代居住的哈魚崗,還強迫他們搬到遠離江邊的沼澤地和荒地裏生活。沒有水,沒有魚,這個漁獵民族的人們只能靠打野物和採野菜填肚子。
“不打魚也就不唱赫哲船歌了,慢慢的船歌也就中斷了。”尤玉發說。
雪上加霜的是,被強迫遷居後不久,族人們居住的地方就開始流行傳染病,幾乎家家都有人死去,尤玉發的母親、奶奶、叔叔、嬸子都先後病故了。
“我記得他們死的時候身上都有黑斑。在沼澤地生活的三年裏,整個族群只剩下了五六十人。”尤玉發說。
同江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浩向記者介紹,在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我國東北時期,曾對赫哲族、鄂倫春族等少數民族實行過野蠻統治和種族滅絕政策。據統計,到新中國成立時,赫哲族人口已由日本侵華戰爭前約3000人驟減至300多人,赫哲族已經瀕於滅絕境地。
新中國成立後,赫哲人返回故鄉,重建家園,走上了民族平等的發展道路。目前,中國赫哲族約有人口5000人,主要分佈在黑龍江省同江市、饒河縣、撫遠縣等地的赫哲族聚居村和赫哲族民族鄉。
“我和老伴現在有工資,還有100多畝地,一年能收入五六萬元。看病有保險,政府還給我們蓋了房子……”如今,年事已高的尤玉發老人已經放下了漁具,與兒孫們盡享天倫之樂。
而在黑龍江和烏蘇裏江上,依然能夠看到赫哲人忙碌的打魚身影,聽到他們高亢歡快的船歌。
“只不過,在傳唱老船歌的同時,赫哲人還唱起了更多描繪新生活、新嚮往的新船歌。”街津口赫哲族鄉文化站站長吳寶力說。
沙特石油公司大火係電路短路導致

新華社利雅得電(記者王波)

沙特阿拉伯消防局8月31日說,沙特阿美石油公司30日發生的員工宿舍樓大火係電路短路所致。另外,中國駐沙特大使館確認,沒有中國人在火災中傷亡。
沙特消防局發表聲明說,30日早上,阿美石油公司一棟宿舍樓地下室的變壓器發生短路引發火災。當時,停在地下室的汽車多達130輛。部分車輛燃燒後,火焰向上面樓層蔓延。
聲明說,最終確認大火共導致10人死亡、259人受傷。其中,遇難者分別來自加拿大、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亞。
該公司也有中國籍員工,此前報道說不清楚是否有中國人在大火中傷亡。中國駐沙特大使館參贊蔣旭在聯繫阿美石油公司相關人員後對新華社記者說,居住在該小區的中國人在大火發生後全部被安全轉移,沒有人員傷亡。
30日早上,阿美石油公司位於沙特東部胡拜爾市的一處員工宿舍樓突然起火。火勢蔓延很快,沙特出動數架直升機解救被困者。
阿美石油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公司和世界第六大石油煉製商,總部位於沙特東部城市宰赫蘭,現有員工6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