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現代澳門日報
新聞
  • 塔石藝墟今結束 檔主嘆天氣影響銷情
  • 琴澳旅遊團參團旅行社須由深合區認定
  • 馬斯克訪華 據報尋求在華推自動駕駛
  • 團體辦活動分享習近平外交思想
  • 文綺華滿意旅博會人流成效
  • 柔術巡迴賽:澳門代表獲兩金一銀兩銅
  • 人大政協冀用好惠澳措施
  • 內地商戶冀將智能化餐飲設備打進本澳市場
  • 神十七神十八乘組舉行交接儀式
  • 意見料惠澳新政增旅客遊澳天數
  • NBA季後賽:湖人 119-108 金塊(場數1-3)
  • 政府多個部門指六項措施助澳發展
  • 柬埔寨西部有軍火庫爆炸釀20士兵死
  • 保安司稱已與內地對接確保新措施落實
  • 家長冀藉圖書館周培養子女閱讀興趣
  • 貿促局稱全力推動會展業及招商引資
  • 教青局:內地人才簽註新政促澳高教發展
  • 藥監局稱內地新政助澳發展大健康產業
  • 旅博會最後一天人流旺 大批市民查詢優惠
  • 文化局:中央惠澳新政助建演藝之都

聚賢同心協會對新城規劃第三階段諮詢意見

2015-09-02 00:00
【本報訊】本澳地少人多,且可具開發的土地資源極為有限,土地空間成為本澳發展成宜居、宜遊城巿,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制約,為此,新城填海區三百五十公頃的用地,將是本澳未來提升居民綜合生活素質、延續城市特色及文化內涵、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有力依托。
經過前兩階段的公眾諮詢,新城區總體規劃已進入具體規劃方案的階段,必須指出,第三階段的諮詢文本,無論從資料、技術和數據提供的詳盡程度,乃至具體方案等,都較第二階段諮詢文本遜色,這不利於公眾對新城規劃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和作出理性選擇,亦不利當局於社會眾多意見和價值判斷中,尋求共識和平衡,對此,當局必須認真反思,避免今後的諮詢再出現同樣情況。更重要是,當局有必要認真分析和落實社會各界對新城規劃提出的合理和可行意見,讓新城發展真正符合公眾利益,真正回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需要提醒的是,目前A區的填海進度已經出現嚴重延誤,當局有必要責成承建商採取一切措施,確保填海工程如期落成。
就新城區總體規劃第三階段諮詢,該會有以下意見:
一、新城發展應堅持「澳人澳地」
緩解澳門特區土地資源嚴重稀缺、改善居民生活質量是中央批覆同意澳門特區填海造地逾三百五十公頃的主要目標之一。為此,該會促請特區政府必須堅持「澳人澳地」的原則,新城的土地必須用於提升居民居住和改善生活環境質素,尤其要增加教育醫療、文化康體、長幼服務等民生急需的社區設施;增加交通基建設施,解決交通問題,乃至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確保新城土地的利用從規劃到建設,方方面面都體現以整體居民的利益為依歸。
澳門只有三十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新城舊區的發展規劃必須統籌謀劃、整體考慮,千萬不能存有「重新棄舊」的局部發展思維。當局需先全面評估本澳現存資源、查找不足,善用新城填海區的發展契機作出補足,充分協調新城舊區的發展。
二、訂定中長期人口上限
人口規模對資源分配和環境的承載力有直接影響,在土地資源受限下,特區政府有必要對本澳人口規劃定出中長期的上限,並制訂政策優化人口結構,提升人口質素面對未來的區域競爭,若當局單靠增加外來人口作為提升競爭力的途徑,不單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過多的人口和擠逼的空間反而會窒礙優質人才留澳發展的意願。該會認為人口規劃是城市規劃的重要依托,故有必要首先就本澳城市發展規模、未來人口容量及環境承載力作充分論證和規劃。而新城區未來的土地利用應結合舊區更新或重整計劃相配合,從而降低本澳整體的人口密度,致力改善居民的綜合生活素質。
三、前瞻建設基建交通
新城區是確保澳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土地儲備,故有序填海後應分期發展,適當預留用地以滿足將來的發展需求。但在交通基建、公共設施及環保要求上必須有前瞻性的考量,如交通方面,應該在新區預留足夠空間,並先建設輕軌集體運輸交通,確保居民遷入時已能使用便捷的集體運輸和公共服務,減少對私人車輛的剛性需求,同時應該採用地下共同管道方式集中處理公共管線的鋪設,避免因舖設、維修公共管線而重覆開挖路面影響交通。針對本澳跨海通道在繁忙時間早已超負荷的現況,當局有必要透過新城填海及習慣水域確定的契機,盡早完成本澳外環快速道路和第四跨海通道的建設,讓新的外環道路和跨海通道能夠紓緩目前嚴峻的交通壓力,同時,亦應加快規劃和興建第五條跨海通道。
四、保留「山‧海‧城」特色
諮詢文本中寫明「山‧海‧城」構成澳門獨特的城市空間格局。有鑒於此,新城填海有必要保持本澳與山、海的自然聯繫,延續澳門「山‧海‧城」的景觀特色和城市魅力。新城填海規劃方案必須充份考慮對本澳原有城巿景觀的衝擊,特別是應針對本澳僅有的山體資源及重要歷史制高點留有廣闊的視覺景觀空間,包括新城B區西側不應建高廈,五幅新城填海土地,亦應遵從環保和風流動的科學評估,在規劃時預留足夠的通風走廊,並降低沿岸樓高,確保本澳東西望洋山的景觀之餘,亦真正保留「山‧海‧城」的特色。
此外,新城填海沿岸的所有區域,均應構建濱海綠廊,以作為公眾休閒玩樂的空間。
五、確保A區街道設計具風流動
本澳要實現發展成宜居、宜遊的國際旅遊休閒中心的定位目標,新城規劃必須體現環境保護的理念,規劃上不單要顧及新城填海各區內的風流動情況,更應充份考慮各新城區建成後,對本澳各區的風流動影響。根據當局公佈的A區風流動報告,A區西側中部的學校村風流動情況較差,該會建議當局應該微調A區東西走向街道方向,確保能夠將夏季盛行的東南偏東季風能將潔淨的海洋空氣導入區內以及澳門半島。而針對近年全球氣溫上升的情況,新區應該考慮增加更多的綠化面積,並考慮在濱海長廊引入更多草地植被,減少熱島效應。
新城區的環保基建設施應前瞻規劃和引入新技術,作為支援本澳整體環保基建設施的升級和支援,該會認為,針對目前黑沙環污水廠過份接近民居,加上污水廠長期超負荷運作,當局應該將該污水廠連同規劃中負責處理A區污水的廠房,一同遷往港珠澳大橋人工島上。此外,針對本澳經濟發展轉型,當局應通過新城規劃的契機,將本澳分佈在不同區域的工業區,且具有一定污染性質的工業設施及環保基建設施集中安置在同一區域,從而釋放土地空間,其中已建設多個環保基建設施的北安工業區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針對當局正與內地協商,要將本澳的建築惰性廢料運到內地填埋,當局應在C、D、E區填海工程的招標中,要求承建商優先採用惰性廢料填海,一方面可善用資源,同時亦可減省將廢料運到內地處理的龐大開支。
以下是對新城各區的具體規劃建議:
A區優先建設交通和社區配套
新城A區規劃建三萬二千個住宅,當中兩萬八千個為公屋。由於當局一直未有制訂整體房屋政策,加上近年樓價飆升,社會對公屋需求甚殷,本會認為A區目前二點八萬公屋的土地儲備絕不能縮減。因應目前的公屋建設均以細單位為主,本會認為當局可因應未來實際公屋需求,通過調整公屋數目,探討興建更多三房單位,作為家庭友善政策的其中一個支援。當局必須充份善用土地資源,通過科學規劃、集約利用和開發地下空間,確保A區各類的商業和社區設施能夠充份滿足當區人口的日常生活需求。
目前高昂的租金成本是中小企營商和年輕人創業的最大障礙,更是推升通脹的重要原因,該會建議當局在A區建設中,可在建設街巿時,引入更具規模的熟食中心或室內巿集等,作為傳統街巿的配套,除可提升街巿的人流外,更可為真正的中小企、自僱人士和年輕人,提供低廉的創業和營商空間,亦讓居民有更多元和低廉的消費選擇,減緩通脹壓力。
當局亦應認真汲取石排灣居民入住公屋後生活面對諸多不便的經驗和教訓,優先建設A區的交通及社區配套設施,讓居民入住時就能享有便捷的公共交通配套和即時使用各種社區公共設施。此外,關於A區其餘的四千個住宅單位,仍應優先視為未來公共房屋計劃的土地儲備,又或可規劃用作舊區重建(都市更新),以及讓本澳居民向上流動改善居住環境的支撐機制,換言之,所有新城規劃的住宅用地,均應用作落實「澳人澳地」政策,本澳緊絀的土地資源,絕不應用作興建巿民負擔不起的豪宅。
A區的輕軌建設、外環快速道路建設,以及第四跨海通道的建設,均應先行建設,此舉不單有助減輕A區對周邊地區的交通壓力,更可分流目前已經超負荷的北區交通和跨海交通,輕軌先行建設吸引居民盡快遷入新區,推動A區全面的發展和建設。因應年底中央將明確本澳習慣水域的管理,考慮到北區沿岸污染及A區與北區的交通接駁,當局應該認真考慮向中央提出填平A區與澳門北區之間的淺窄水道片區的建議,為未來完善A區與澳門本島交通及人行環境,提供更多不同選擇。
B區做好濱海綠化保護景觀
該會認同,B區的建設應集中作公共機關、居民休閒空間及綠化,以至文化旅遊設施用地。B區東側應該集中發展為本澳政府部門及司法機構的辦公區,解決目前本澳眾多政府部門需分散租用私人商業大廈辦公的問題,考慮到B區填海土地已經可用,有關建設更應盡快上馬,以減少目前龐大的恆常租金開支。
因應B區的沿海環境,適當規劃為居民休憩區或沿岸公園,連接旅遊塔以及媽閣的濱海長廊,為居民提供舒適的休閒和運動空間,亦切合本澳構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的目標。必須強調的是,澳門半島西望洋山及南、西灣湖一帶是體現澳門「山、海」特徵的重要景觀,不應規劃興建高廈,否則,整個南西灣湖或會因此形成谷地效應。我們認為,嘉樂庇總督大橋至西灣湖一帶,即B區西側不應發展高廈,避免山海景觀被破壞和確保通風。
CDE留儲備用作持續發展
該會認為當局目前應該將精力先集中在A、B區的發展,C、D、E區可放緩對其作具體規劃方案,留作未來發展的土地儲備,待本澳未來長遠的發展策略及規模確定後,才作進一步的細化規劃。
最後,該會冀盼特區政府及早明確本澳的發展策略,訂立明確的中、長期人口政策,細化制訂本澳的整體房屋政策及各類社會經濟發展政策,並以此為基礎,並善用C、D、E區及本澳習慣水域,將其規劃發展為相關政策的配套和落實平台,且同樣必須堅持「澳人澳地」的發展理念,通過新城舊區整體謀劃,調動澳門居民合力,共建新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