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澳原創IP亮相港國際授權展
  • 相約荔枝碗活動受歡迎
  • 圖書館周感受閱讀樂趣
  • 學者探討華文旅遊文學發展
  • 旅局新加坡路展拓東南亞市場
  • 聆聽教益
  • 坊會冀草堆街增交通指示
  • 建築工程界訪黔體會國家進步
  • 居雅再“甩皮”促正視
  • 團體籲筷子基北灣按時完工
  • 坊會盼動工拆沙梨頭危樓
  • 工聯:促正視氣候變化影響僱員
  • 新中圖基礎工程造價近七千萬
  • 沙梨頭殘危樓拆卸獲批
  • 路氹演練車禍塌方救援順利
  • 外交公署:為澳築堅固“領保長城”
  • 泉港副書記訪福建同鄉會
  • 閱讀日創作賽六十五作品獲獎
  • 妥善貯存護食安
  • 梁族聯誼會誕新閣續團結

格爾木枸杞收成紅火

2015-09-08 06:30

據稱有五萬外來工受僱到格爾木摘枸杞

來自河南的採摘工稱滿意摘枸杞的“性價比”

    本地農民致富     外鄉工賺外快

    格爾木枸杞收成紅火

    大美青海,美景就在路旁,格爾木是青海特產枸杞的盛產地,如今正是收成季節。一排排紅彤彤的枸杞林延綿開去,熟透的果子比一節尾指更長,被壓彎的小樹下,農民們正緊張有序地摘果子,場面就如紅豔欲滴的枸杞“紅紅火火”。但更美的事情還在後來,這枸杞種植業不僅讓本地農民“脫貧致富”,也“帶挈”外鄉人增加收入。

    從早晨飛抵格爾木機場,到一路奔走在前往察爾汗鹽湖的路上,最後以散步在夜幕降臨的小城街頭,澳區全國人大代表們都在慨嘆:格爾木感覺真好!這座年輕的工業新城佈局有序,甫出市中心就見到巍峨的昆崙山和一望無涯的大草原,“大漠孤煙直”的蒼茫,“風吹草地見牛羊”的豪邁,點睇都是靚景。

    枸杞總收入三十億

    再有一美景,就在路旁的枸杞田,豐收的喜悅,在農民喜滋滋的臉上盡情顯現。但一問才知,他們只是臨時“拉夫”,來自河南、安徽、陝西的臨時採摘工在七月至九月的枸杞收成期間,足足來了五萬人。“家裡沒事幹,這活輕鬆,摘一斤,人工就一元左右吧,一天可摘一百來斤。不過八月十五前我就要回家!”婦人坐在小櫈上,不一會兒,整個笊籬上已裝滿了紅彤彤的枸杞。“他們來青海一趟,可以賺七、八千元,算挺好的了!”知情人士道。

    要講從枸杞中獲利,“大頭”還是農民。以一畝地平均收穫四百斤果實、售價每斤三十元計算,扣除約三千元的人工採摘、種植等費用,一畝地就能“入袋”九千元。目前整個海西種枸杞約四十二萬畝,整體收入超三十億元。

    唯世人識枸杞,始知寧夏,不識青海。據稱,青海柴達木盆地生長的“柴杞”品質更佳,由於光照時間長達十小時,晝夜溫差十多攝氏度,糖份更容易鞏固、積累。得天獨厚的高海拔、空氣好、無污染條件,加上地處昆崙山河流沖擊平原帶來土壤優良的優勢,“柴杞”更大、更飽滿、更營養,糖含量據稱較寧夏枸杞高。不過也要認清現實,枸杞種植的歷史僅短短七年,種植經驗、栽培技術和深加工技術開發、品質監管等,都有較大的完善空間。

    倡專家助栽高價物

    海西州有十六萬農牧民,仍有部分農民無法分到枸杞的“一杯羹”,最近兩年該州又從南美引入經濟作物“黎麥”,市場價可賣二百元一斤,但種植面積不過幾千畝。澳區全國人大代表何雪卿建議加強研究,借用農業專家學者的力量,研究增加栽種高產值經濟作物的種類,全面增加農民收入。(格爾木七日電)

    本報記者 樊越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