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順嫂新城亮相馬浚偉探班
  • 張振朗自揭曾網上識女仔
  • 秀英香港出騷不慎露乳貼
  • 衛詩雅自爆被客人示愛
  • 郭晉安歐倩怡離婚
  • 胡定欣蔡潔來澳頒獎
  • 黎明與歌迷共度難忘夜
  • 節目表
  • 白娥娟懷胎五月佗B女
  • 視事關心
  • Lisa與緋聞男友甜蜜遊花園
  • 布蘭妮與父官司和解後刪IG
  • 安妮夏菲維宣傳新作觀眾唔畀面
  • 姬絲珍納提早推聖誕飾品行善
  • 《澳門人》介紹《科學/怪人》
  • 珍妮花安妮絲頓厭惡社交媒體
  • “五·一”百場藝術精品穗演出
  • 澳門綜藝播《人嚇人》
  • 卓雋粵樂苑今永樂響鑼
  • 借城寨緬懷過去

終結的交響曲

2015-09-09 06:30

西貝柳斯

    終結的交響曲

    ——馬勒室樂團音樂會

    在介紹國際音樂節開幕音樂會的《馬勒的大千世界》文中,筆者曾經提及,馬勒和西貝柳斯在一九〇七年有歷史性會晤,他們對交響曲的創作理念有過針鋒相對的討論。而在音樂節開幕後的三日,將有來自德國的馬勒室樂團Mahler Chamber Orchestra演奏西貝柳斯的歌劇選曲和《第七交響曲》。為了認識西貝柳斯的音樂特色,有必要重溫那次對話的內容。

    在對話中,馬勒説交響曲“就是世界,它必須容納一切”。但西貝柳斯所追求的是“創造所有音樂素材之間的相互關係和深刻邏輯”。説白了,馬勒注重內容,而西貝柳斯注重形式。

    我聆聽了西貝柳斯所有的交響曲,留下的總體印象是凝重的色彩、輕盈的精靈、夢幻的抒情,或大開大合,或深沉渾厚,組成了北歐森嚴冷峻的風貌。因為是“純音樂”,就不像馬勒的交響樂,一目了然、形象鮮明。純音樂不讓你“望文生義”,不讓你有具體的人生聯想。這或許就是西貝柳斯所期待的效果吧。而他對自己特有的風格的極致追求,就是他在六十歲時出版的最後一部交響樂——《第七交響曲》。這也是他全部創作的終結。

    一九二三年,五十八歲的西貝柳斯,聲譽正在全世界(尤其在美國)蒸蒸日上。許多指揮家爭相上演他的交響曲,他們也因此而更加出名。第二年一月,作曲家開始沉浸在《第七》的構思之中。與此同時,他也酗酒,差點酒精中毒,幸好未有影響創作。在此後的三個月中,終於大功吿成。三月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首演,受到人們高度評價。

    《第七交響曲》僅有一個樂章,時間也僅二十分鐘左右。雖然僅有一個樂章,卻可以模糊地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一)寒冰的迷霧漸漸飄散,一輪紅日噴湧而出;(二)碧藍的湖泊,寧靜安詳;(三)諧謔曲;(四)走向了清澈高潔的境界。

    上述的描述當然是樂評的意會,西貝柳斯一如既往地寫的是純音樂。《第七》是單樂章交響曲的典範,評論家又說《第七》是“C大調”交響曲的楷模。關於後者,筆者不易簡介。

    其他的作曲家在創作交響樂中,越寫到後期,形式越龐大,樂思越豐富。但是西貝柳斯卻恰恰相反,單樂章的《第七》是他全部創作的終結。

    馬勒慨嘆世界千言萬語,西貝柳斯講邏輯,詞意縝密。在《第七》以後,他停止了創作。雖然活到九十二歲,比馬勒長壽很多,但在他最後的三十年中,樂思枯竭,再也沒能寫出音樂來。

    記住,在十月七日的音樂會上,馬勒室樂團將演奏這首終結式的交響樂曲。

    徐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