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傅崐萁率十六藍民代訪陸
  • 綠提兩法案遭藍封殺
  • “五一”假出入境人次料增四成
  • 整治自媒體亂象
  • 學位法明年施行
  • 關稅法表決通過
  • 中方:歐盟做法自相矛盾
  • 成都世園會
  • (社論)TikTok在美何去何從?
  • 中方召德大使交涉
  • 俄媒:普京擬下月訪華
  • 中美須找到正確相處之道
  • 耶倫:不會馬上制裁
  • 美國還想封禁大疆
  • 桃園防空警報夜間突響十五秒
  • 王毅:台灣必將回祖國懷抱
  • 學者:拓兩岸交流範例
  • 景氣回升
  • 強震善後
  • 兩岸青年龍岩體驗土樓文化

難民無法跨海赴英

2015-09-09 06:30

逃難路上的難民兒童(美聯社)

    難民無法跨海赴英

    【本報訊】據中央社加萊七日消息:法國西北城市加萊邊緣,存在一座龐大的帳篷迷宮,數千名難民聚居在此,為了逃離家鄉的戰亂或迫害,冒險來到加萊,距離目的地英國祇有一海之隔,卻怎麼也無法靠近。

    難民區供應不足

    加萊市區內有幾處小規模的難民帳篷區,但絕大多數人都集中在官方收容中心外圍營地,無數帳篷經年累月用各種材質補強,已成為厚實建築物,形成沒有路名也沒有門牌的龐大迷宮,估計有三千到四千居民。

    沙土路旁架設着簡易水龍頭,供居民拿塑膠容器盛水,甚至出現木板和鐵絲搭成的小型雜貨店,主要賣些飲料零食,還有人拿一把椅子和一片刀刃在路邊提供理髮服務,帳篷迷宮也自成市場機制。

    這座迷宮裡的居民幾乎都是十五到二十五歲的男性,婦女和兒童人數較少,住在官方管理的收容中心。收容中心每天傍晚提供餐食,男性可以入內領取,但數量幾乎都不足以供應所有人。

    自從難民問題受到全球關注後,帳篷附近經常出現各國媒體,但大部分難民多所顧忌,不願受訪。

    有敘利亞難民說,家人還在國內,擔心“伊斯蘭國”分子發現他在歐洲露臉,會禍及家人。人已離開那片土地,牽絆和恐懼還如影隨形。

    學生避亂為生存

    有些慈善組織在城裡發放二手物資供難民領取,來自衣索比亞的凱迪和朋友各挑了一雙鞋,準備走一小時路回到營地。

    他今年二十五歲,本是獸醫系學生,因為不堪政治動亂,決定到歐洲尋夢。他取道蘇丹、穿越撒哈拉沙漠、抵達利比亞海岸,再乘船渡過地中海到意大利,花了二十多天才抵達加萊。

    他說,最令人心驚的路途當屬地中海這段,在惡浪間漂流五天,“比搭車穿過撒哈拉沙漠還危險,很多人在車上、船上死掉。”

    凱迪形容法國是“最好的國家”之一,他不會法語,但如果能住在法國就很好,可能的話也想去倫敦,有人攀火車過去,也有人攀貨車,祇是他不知道哪個比較沒有傷害又比較有機會成功。

    去英倫艱辛重重

    受夠枯等的難民試圖攀上開往倫敦的火車或卡車,連續數人不幸被輾死,法國為了防止他們闖入英法海底隧道,在周邊坡地架高鐵絲網、裝上刺籠,派遣超過一千三百名警察駐守沿線,每天仍有數百人嘗試翻越。

    聚集在加萊的難民主要來自蘇丹、阿富汗、敘利亞、衣索比亞,如果他們不說,誰都不知道他們經歷過甚麼,祇知道他們捨棄許多東西,想要的卻很簡單。

    從家鄉漂流短則兩周、長則一月的時間抵達加萊,距離英國的最後四十公里,好像怎麼也走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