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五四青年論壇”傳承愛國主義
  • 學界“五·四”升旗二千人參與
  • 港漢醉駕自炒撞花圃
  • 澳巴積極應對保乘客安全
  • 市署保障低窪區排水暢通
  • 黑沙環高廈火警疑電視短路
  • 兩車相撞騎士傷右膝
  • 兩換錢黨涉黑吃黑一被捕
  • 大三巴連續四天人潮管制
  • 大三巴哪吒廟滲水促修繕
  • 黑雨來襲關閘總站變“水簾洞”
  • 社諮委促堵關閘總站漏水點
  • 澳三年來首度黑雨
  • 珠中暴雨多區成澤國
  • 汕尾同鄉會返梓紀念媽祖誕辰
  • 中歐商協參與波爾多評酒會
  • 建機商會講解水與混凝土關係
  • 澳青座談傳承“五四”精神
  • 口腔醫學會赴台參年會
  • 中大政務學院校友會成立

青海社協演現代愚公移山

2015-09-10 06:30

克保(右)和喇英才

    青海社協演現代愚公移山

    【本報記者樊越欣西寧九日電】青海窮,窮得全省行政費用的百分之九十都是靠中央支持,全省超過一成民衆納入民政局支持對象;青海富,富在精神富裕,在浩瀚的戈壁沙漠上沒有倒下去的農牧民族,還有一班務實高效的社工,一個不弄虛作假的慈善機構。

    親力親為增效能

    曾經採訪過許多慈善機構,但從未見過像青海社會工作協會,僅僅十一歲的年輕組織,會長克保和副會長喇英才卻已是六十五歲和七十三歲的“阿伯”。人生七十古來稀,從青海省民政廳退休的二人,早該“享福”,但他們不但沒有停歇下來,選擇服務非牟利社團,更是事無巨細,都要親力親為。

    青海降雨量不足,不少地區更是乾旱枯涸,農戶最希望在自家門前做一個儲水窖,旁人憂慮的衛生、水質先不顧,用引管將屋頂收集到的雨水引流窖中,解決好長年喝水問題才是關鍵,但不少貧窮戶卻無法拿出這兩千元的修窖錢。社工協會的資助方式看似苛刻——資助的一千餘元祇可以用來購買沙石、水泥、磚,協會帶人親自到場監工、研方案,農民必須親自動手修建,用他們的話解釋,“這不但省了人工錢,而且自己親力親為,水窖返修率很低”。綠色扶貧項目也是一樣,為提高獲捐助的核桃樹苗的成活率,他們領着農民去苗圃選苗,讓其自行捆綁、帶回家裡,事關收入,農民自然小心翼翼,成活率比某些部門、機構“整批送到家門口”高得多。

    六千五孩需手術

    喇英才的腳印常常踩在農村貧瘠的土地上,該會的其中一個項目是幫助疝氣患兒康復。青海海拔高,農作物難生長,饃饃、土豆就成了窮人家三餐食品,飲食結構單一、長期營養不良,患疝氣比例很高,一旦發作,孩子的腹部疼痛不已,長大後影響生活和工作。兒女是心頭肉,誰人不愛?但貧賤家庭百事哀,要送去醫院做手術,索價四千,對於年收入僅兩三萬元的農民無法承受,眼睜睜看着兒女受煎熬,心痛不已。社工協會做過調查,估計有需要做手術的兒童多達六千五百人,但昂貴的手術費如何解決?

    他們百般思考,提出“幾個一點”,即“醫院減免一點,民政部門補助一點,基金會資助一點,家庭負擔一點”。於是開始走訪醫院,終於說服醫院“降價”到一千五百元,民政部答應補貼三百元,李嘉誠基金會資助一千元。後來民政部和李嘉誠基金會簽署的“西部貧困家庭治疝”項目在全國十三個省區啟動,截至去年底共治癒二萬餘人,單在青海就有八千五百個案。因為效益良好,青海的治疝項目在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中榮獲金獎。在榮譽的光環裡,不但受益群衆滿意,八千五百個病童治療前後的跟進報告堆放了一個大書櫃。這樣的民間慈善團體,自然經得起社會的信任考驗。

    如此例子,多不勝數。“為甚麼你們要這麼累?”他們的答案鏗鏘精簡,“因為我是牧民的兒子。”克保道;“我是貧農。”喇英才說。也大概祇有這種不說假話不作秀、不為名不圖利的樸實人,才可以挽起褲腿走到田間,才可以用愚公移山的韌勁解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