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專家理大談AI教研使用
  • 海星知識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 新華歌唱賽誦唱中華經典
  • 理大學士課程招內地生
  • 中德親子運動日溫馨熱鬧
  • 海暉中山畢業旅行拓視野
  • 國家資助澳大美術培訓報名
  • 城大校長赴渝研討英語教育
  • 培華史地問答賽精彩刺激
  • 世界年輕大學澳大排十四
  • 幼兒籃球嘉年華濠幼獲佳績
  • 創新學院學生會新閣就職
  • 國際供應鏈建模賽科大獲冠季
  • 科大嘉許交流生服務大使
  • 聖大港中大活化港公共空間
  • 勞校生赴琴生態研學增見聞
  • 今大致天晴
  • 浸信會愛羣成立十周年
  • 全運殘特奧口號徵集逾三千份
  • (新聞小語)中央撐澳 各界協力建澳

照顧學習差異 推動多元評核

2015-09-14 06:30

    照顧學習差異   推動多元評核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除了長相、身高、體能、胖瘦等有差異外,智商、情商、性格、氣質亦都有各種差異。況且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形式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怎麼去尊重和鑑別這些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愉快的環境中快樂成長並發揮所能,只用單一的“尺子”(紙筆測試)去衡量孩子的成就顯然是不全面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多種差異的存在,教師宜根據學生不同的差異特點來開展教學,還須結合多元評核模式,以適應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使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適合於學生的學習需要,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功,並持續發展進步。

    傳統試重結果輕過程

    為適應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學校更宜推動校本多元評核。傳統的教學評量一向以紙筆測試為主,雖然計分客觀、易於集體施測,但亦衍生了不少缺失,包括評核內容過於強調記憶層次,評核忽略了檢視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評核結果缺乏解釋難以鼓勵學生等。單一的評核模式着實未能照顧到學生的差異,抹煞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努力與付出,常使學生在挫敗中及困境中意志消沉。推動多元評核,學校宜從評核項目、評核方式、評核參與者等着手。首先,評核的項目不應只聚焦學生的學業成績,還應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行為表現、社會參與、專長技能等;評核方式亦不應只着重於紙筆測試,宜結合形成性評核及總結性評核的實施,透過專題研習、演說辯論、學習歷程檔案等多元方式對學生進行學習評核;再者,對學生的評核宜推動多方參與,包括學生自評、同儕互評、家長作評估等。

    教育讓孩子更好發展

    每個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透過教育,我們未必能讓每一個孩子都飛得一樣高一樣遠,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得到自身更好的發展,而非令他們中途折翼,遭受挫敗。若能照顧學習差異,推動多元評核,或許我們可以讓孩子各展所長,飛得更高更遠!

    伊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