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瑪麗亞嘉兒婚禮獻唱搶鋒頭
  • 金宇彬申敏兒遊東京放閃
  • 雅麗莎迪晨投資健康品牌失利
  • 姬賽兒邦臣為巴西災民發聲捐款
  • 卅九歲傅嘉莉逆齡扮學生妹
  • 馬詩慧爆女兒甩拖兩年
  • 朱智賢困(車+立)有驚無險
  • 修哥分享健康秘訣
  • 伍允龍報平安不忘宣傳新片
  • 達克堅卓拉瑪隔空罵戰
  • 石原里美認圈中知己田中圭
  • 《澳門人》介紹羅浮宮藝術展
  • 華藝流行音樂協會演出
  • 網球祖與占的變奏
  • 萍萍戲曲展演今響鑼
  • 電影精彩題材 舞台重新演繹
  • 再聽《上海灘》
  • 伍允龍遇襲令人火滾

莫扎特之死

2015-09-15 06:30

普希金

多年前的歌劇海報

里姆斯基·高沙可夫

    莫扎特之死

    ——獨幕歌劇《莫扎特與薩里埃利》

    由來自俄羅斯的莫斯科新歌劇院製作,並由他們自家樂隊伴奏的獨幕歌劇《莫扎特與薩里埃利》(Mozart and Salieri),絕對是本屆國際音樂節中値得引起公衆關注的一件盛事。

    看着劇名,或許大家不識薩里埃利究竟何方神聖。可是如果看過著名電影《莫扎特》,就會明白,這位宮廷樂師長是怎樣設計把莫扎特害死的。事實眞是如此嗎?是空穴來風,還是言之有本?反正電影就是這樣拍了。回憶往事,莫扎特三十五歲就死了,世人為他抱不平。早在維也納演出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時,就有人撒傳單,宣揚薩里埃利毒殺莫扎特的情景。當時薩雖然還活着,但已痴呆,無法自辯。待薩過身後不久,俄國偉大的詩人普希金就寫下了話劇《莫扎特與薩里埃利》,繪聲繪色地描述薩里埃利是怎樣落毒把莫扎特害死的。

    普希金是詩人,不是劇作家,因此話劇的劇本,缺少人物的性格塑造和矛盾的衝擊張力。可是貫穿全劇,是壓韻又優美的詩句,這可是絕佳的歌詞。於是吸引了俄國著名的作曲家里姆斯基·高沙可夫(Rimsky Kosakov,1844-1908),他疾筆完成了一部單幕的小型歌劇。歌劇中僅有兩位主角——莫扎特和薩里埃利;男高音和男低音。莫扎特臨死未完成的“安魂曲”,作為“音樂道具”偶而出現,但全劇的其他音符卻和莫扎特毫無關聯。話劇所缺乏的心理描寫,在里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劇中得到了補償:天才和犯罪所產生的戲劇張力,薩里埃利旣下毒又哭泣的內心衝突,都能在樂音中充分展現。這歌劇很成功,當時由世界聞名的俄羅斯男低音夏里亞賓(Shalyapin,1873-1938)飾演薩里埃利,長演而不衰。

    人們懷疑薩里埃利下毒,或許有兩個原因:一、他倆確實是競爭的對手;二、莫扎特委實死得太早,令人惋惜也令人生疑。可是薩里埃利受皇帝恩寵,官居要職,而莫扎特身為平民,而且宮廷又嫌他喜爆粗口,舉止輕浮,不欲重用。二者地位懸殊,絕不至於萌生殺機。有意思的是,一九九二年左右,在英國的音樂節上,二百五十多位音樂家和法律專家組成“莫扎特死因法庭”,追究謀殺莫扎特的兇手。二○○四年在美國巴爾的摩舉行的第六屆臨床病理會議上,發表了多篇莫扎特死因的論文。考證歷史記載,大多數人認為莫扎特應該死於風濕熱症。

    只是委屈了薩里埃利,這位曾經當過貝多芬和舒伯特老師的意大利作曲家,在死後二百年仍遭人誣諂不得安寧,而且還是煞有介事地拍成電影。對於莫扎特之死,我只能用一句西方諺語來解釋:“神愛者早逝。”一切都命中注定的啊!

    徐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