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魅力澳門遊”吉隆坡發佈
  • 工商聯訪大馬華總增聯繫
  • 旅遊會展業考察蘇收穫豐
  • 社團:積極組團感受橫琴魅力
  • 東南家長講座談親職教育
  • 四校聯考成績可報內地十八校
  • 教局戲劇巡演防網絡欺凌
  • 新華夜中學員體驗市集營銷
  • 國際葡語學會訪理大促合作
  • 城大上海財經大學簽合作
  • 河馬英語奧賽理大舉行
  • 雅高全球挑戰賽城大獲冠
  • 演院戲校大型匯演派票
  • 科教平台展科大師生作品
  • 鏡湖護院兩課程提升醫護水平
  • 北航訪澳大深化科研合作
  • 閩台總商會訪皖統戰部促合作
  • 婦聯芳華綻新章 凝心聚力建家園
  • 澳廣視續堅守使命助澳發展
  • 兩團體徒步遊斗門感受鄉村美

青年淪樓奴 競爭力受壓

2015-09-18 06:30

    青年淪樓奴  競爭力受壓

    樓價高不可攀,公屋供不應求,房屋問題困擾新一代。日前,有專業團體公佈“澳門年青人職業生涯規劃與置業狀況關聯性調查”,受訪者普遍認為,擁有自置物業是人生規劃極重要一步,有相當數量年輕人為求置業,會捨棄個人夢想或放棄更適合自己特長及更有前景的工作,成為樓奴。

    有關調查發現,僅百分之九點二受訪者的工作與專業直接相關,大部分受訪者沒有發揮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報告再次敲響警鐘,高樓價及房屋問題不單只上樓與否咁簡單,實是影響澳人競爭力 、澳門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大課題,不可忽視。

    萬事求穩有瓦遮頭

    早在澳門樓市開始着魔之時,社會早有意見,憂心高樓價阻礙澳門未來發展,並提出了類似上述調查結果的警告,豈料一語成讖,近年有此切身感受者不在少數。

    澳門早已推行叫其他國家、地區艷羨的十五年免費教育,彈丸之地、近五十萬本地人口卻有逾十家大專院校,升大率奇高,人口教育程度持續提升,這些可謂德政,至少在數字上。然而,上述調查卻似一盆冷水照頭淋。原來社會花了無數心血、政府動用大量公帑投資教育,卻培養了一班無夢想的高學歷“人才”。

    調查結果的邏輯及因果關係並不繁雜。澳門雖有幾百年中、西文化交融歷史,本質仍是傳統中國人思維主導,安居才能樂業,對擁有自己的物業很上心,亦被視為人生成功與否的一大指標。儘管近年樓價持續脫離承擔力,也未能大幅改變這心態。最終結果是,絕大部分居民將全副心思及精力都放在“磚頭”上,萬事求穩,不敢創新、求變,終極目標是擁有一份穩定的高薪厚職,可以盡快上樓,還清供款,甚麼學以致用、理想、創業、專業發展前景等,不得不放到一邊,是以穩定的政府工、高薪的博彩相關職種越來越吃香。

    責任全推給年輕人

    平情而論,持續不合理的樓價、租金並非造成上述問題的唯一主因,長期博彩一業獨大、產業多元、舉步維艱也是禍首,三者與樓奴現象息息相關,形成惡性循環是鐵一般的事實。社會不能將樓奴等現象的責任全推卸給年輕人,或指責他們保守、不刻苦、不上進等。新一代有其自身世代的問題、缺點,但形成樓奴等現象的更大責任在於傳統文化、社會風氣,以及長期不當的政策使然。“大人”惹的禍,卻要“細路”背黑鍋,並不公平。現時很多父母不想下一代成為樓奴,已着手為兒女的住屋問題煩惱及張羅,出錢出力,甚至“棺材本”都出埋,同樣是無序粗放式發展下的受害者、亮麗數字下的悲歌。

    澳門地小、人少,缺乏天然資源,以開賭、輔以相當比例的輕工業發展,基於歷史及客觀因素。回歸後,開放博彩業,近年更以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經貿平台、投入大珠江三角區域合作為發展方向,大力推動產業適度多元、鼓勵有能力者創業,策略基本正確且是大勢所趨,成功與否關鍵在於精英人才,以及整個城市、人口是否具競爭力。

    完善政策善用人才

    要達上述目標,持續提高整體教育水平、人口質素自不必說,更要緊的是做好房屋政策、產業政策,將年輕一代從樓奴、租魔壓力中釋放出來,令整體生活、營商成本回復到健康可接受水平,才能還原年輕人的活力、膽量及創新突破精神,毋須將人生全押在幾百呎的單位或一落地就不斷貶値的私家車、奢侈品上。如此社會才能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及競爭力,不單推動澳門自身發展,還能服務整個區域甚至國家,找到自我的生存空間及價值。

    如果澳門一直維持在調查所說的狀態下,樓奴充斥,沒有足夠有雄心的人才,再好的規劃、願景都是空中樓閣。如何做好房策、產策,產、學、民近年已提出了眾多建議,政府應該心中有數,是時候動手,不要再左諮詢、右研究,坐困愁城。澳門需要大量有雄心的土炮人才,不是高學歷的樓奴或“鹹魚”。

    本報記者  甄慶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