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蔡英文「好命」有其島內外主客觀原因

2015-09-22 04:48
  台灣地區的「二零一六」選戰打到如今,輸贏態勢幾乎是一邊倒,已經引不起人們對觀選的興趣,因而顯得選情有點冷淡。這就像是一場藍球賽,只有當參賽雙方的得分呈現「拉踞」狀態,你追我趕,這場比賽才好看,吸引觀眾追看下去;如果某一方的得分遠超其對手,並將雙方的差距拉大,賽事就相當沉悶,觀眾覺得沒有看頭。而現在,即使是洪秀柱加上宋楚瑜的民調,都不能超越蔡英文,而且蔡英文的民調還與兩人拉大了距離。因而蔡英文也就「闊老懶理」,並沒有精心經營自己的選情,一心想著只要不犯錯,就可「躺著選也能當選」,反而是做多錯多。而蔡英文的好整以暇,又反過來令整體選情更沉悶。
  對此,就連民進黨的黨代表也不禁「曬命」:蔡英文是自一九九六年經民選產生「總統」以來,最「好命」的「總統」參選人。實際上,過去的幾位當選的「總統」參選人,從李登輝到陳水扁、馬英九,都拼了一身老命,陳水扁還須演出「兩顆子彈」,肚皮被子彈劃破才能驚險當選。而現在的蔡英文,卻是無需做什麼選戰動作,就可坐享大選成果。
  為何會如此?蔡英文應是遇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因而是「時勢造英雌」。其實,如果不是島內外的主客觀條件對她有利,她說難以如此佔盡便宜的。實際上,就連民進黨內都有不少人議評,說能力,蔡英文並不比其他檯面上的人好,就以她在這幾個月來的選戰表現看,她在面對敏感問題如兩岸政策等時採取躲閃的態度,其「不粘鍋」的表現其實比馬英九更嚴重,因而相信她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比馬英九更糟糕。由此,相信她在黃袍加身走馬上任後,將會很快就暴露其「罩門」,「新總統」的「蜜月期」將比陳水扁、馬英九還要短得多。。
  但是,蔡英文偏偏就是「好命」,遇到了現在的「好時光」。這得從目前國際上左傾思潮抬頭,及民進黨的左傾政黨性質說起。實際上,按照國際政治學的常識,每當世界經濟週期發展到高潮時,人人都能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就連低薪階層的生活也有滋有味,左傾思潮就陷入低潮。但當經濟危機爆發,貧富距離拉大,左傾思潮就抬頭,並掀起爭平權要均富的群體鬥爭活動,甚至在政治公職選舉中「橫掃千軍如捲席」。尤其是國際金融風暴之後,在全球範圍內出現了一股反政府、反體制、反貧富差距、反低薪的左傾思潮,許多國家或地區先後爆發了不同程度的反政府運動或「顏色革命」。這種主張社會公平正義,傾向於照顧弱勢,反對貧富不均的左傾思潮,也正影響著台灣地區,並在「太陽花學運」及「九合一」選舉中充分地發酵。另一個刺激左傾思潮抬頭的因素,是貿易經濟全球化。貿易全球化雖然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但卻也帶來不少負面效應,包括對欠發達國家及其人民的經濟和資源的剝奪,工薪階層失業率增高,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等。因而反經濟全球化運動也就成為左傾勢力的志業。
  近年來,台灣地區恰好就是這幾種因素交織在一起。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對台灣經濟帶來頗大影響,儘管馬政府作出許多努力,但仍然難敵,不但無法兌現馬英九在競選「總統」時作出的各種誘人諾言,而且還導致貧富懸殊加劇,大學畢業生求職困難,薪資長期停留在低位。另一方面,海峽兩會的協商走到類似「WTO」的「ECFA」階段,尤其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後,未能吸取國際上「反全球化」運動的教訓,若干條文顯然是對大財團有利,而無法讓普羅大眾分享其成果,甚至還可能或削弱其生存能力。因此可以說,「太陽花學運」的爆發,固然是新老「獨派」擔心兩岸經濟融合將會導致政治統合,因而就以十倍的敵視,百倍的瘋狂,煽動年輕人反對抵制,但毋容諱言的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也是撞到了「反全球化」的「槍口」上。
  民進黨在政黨性質上是一個社會主義政黨,信奉國際社會主義諸流派中的民主社會主義和福利社會主義,並代表著中小企業者及草根階層的利益。因此,它參加了以社會黨為主體的國際自由聯盟。平情地說,民進黨的黨綱如果不是含有「台獨黨綱」的部分,其實其與中共的階級性質較為接近(中共信奉的是科學社會主義),反而與國民黨的階級性質距離較遠,甚至是對立。實際上,在民進黨成立前的「黨外」活動階段,是受到北京的同情和支持的。比如,在「美麗島事件」及其軍法大審期間,北京的中央媒體的報導及評論基調,都是支持「黨外」的反國民黨的行動,高雄餘登發的遭遇更是成為北京媒體的重大新聞。而「美麗島事件」的受難者和辯護律師,後來都成為民進黨的中堅力量,並有多人先後出任民進黨主席,其中陳水扁、呂秀蓮還曾當選並出任民進黨的正副「總統」;而余登發的家人也幾乎全部成為民進黨的骨幹。
  其實,民進黨最初並不是「台獨政黨」,而是一個反對國民黨的「黨外大雜燴」,既有「獨派」,更有「統派」如朱高正、林正傑、費希平等。但由於國民黨當時實施高壓政策,他們的爭民主,反獨裁訴求,就成為主訴求,其中也有的「台獨」訴求並不明顯。而在李登輝借助民進黨之力推動「寧靜革命」,進行民主改革後,民進黨的「爭民主反獨裁」口號失焦,因而「台獨」訴求就冒頭。這就如辯證法所指,主要矛盾解決後,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民進黨這才制定了「台獨黨綱」,但在對內事務的訴求方面,仍然是屬於社會主義性質。
  在此政治背景下,帶有對抗世界經濟不景的左傾思潮,及「反全球化」左翼傾向的「太陽花學運」,很自然地就與作為左翼政黨的民進黨「一拍即合」。當然,兩者沆瀣一氣的原因,更因為都帶有「台獨」因素。而這種左傾思潮,也深度都影響著台灣地區的中下階層和中小企業主。這就是蔡英文可以「不選而勝」的政治大環境,亦即島內外主客觀因素的「天時地利」。與北京的對台政策無關,更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實踐無關。
  「人和」,是目前民進黨內為了勝選,而展現了相對的團結,至少是在表面上將派系鬥爭放下。為了奪取政權,不管是「獨派」還是黨內各派系,都暫時停止內鬥,並凝聚為一個「英派」。就連曾對蔡英文不服氣的辜寬敏、蘇貞昌等,都要擺出臣服的樣子。
  但在蔡英文黃袍加身後,各派系勢必會爭權奪利,或許她將難以駕馭此複雜局面。再加上他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協商停擺,可能經濟發展更糟,就將催發新一輪的左傾思潮運動,執政的民進黨被轉換角色,成為「革命對象」,使得蔡英文在二零二零年爭取連任失敗。作為「第三勢力精神領袖」的柯文哲,就在等待這個機會。
  (發自臺北)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