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本澳新聞
  • 要聞
  • 兩岸觀察
  • 華澳人語
新聞

為建立大中華更緊密經貿安排打好基礎

2015-08-21 04:46
  第四屆「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昨日在香港會展中心拉開帷幕。本次論壇以「科技與文創」為主題,圍繞「網際網路+」和「文化創意」展開討論,旨在促進兩岸四地經貿交流合作。「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的宗旨是建立一個兩岸四地精英人才的交流平臺,促進兩岸四地在國際經濟新形勢下抓住發展機遇丶開拓新的合作領域。二零一二年,首屆論壇由香港中華總商會丶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丶台灣工商協進會在香港聯合舉辦,第二及第三屆論壇分別在深圳及臺北輪流舉行,今年論壇重回香港並首次邀請到澳門中華總商會加入並成為主辦機構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在「海峽兩岸暨港澳經貿論壇」的歡迎晚宴上指出,如內地及港澳之間都有雙邊的自由貿易協議,三地可以在這基礎上建設自由貿易新平臺,進一步開放和便利相互間的貿易和投資,長遠為大中華經濟區域融合作出貢獻。內地與香港、澳門都已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和澳門都是國家的特別行政區,但彼此還沒有任何雙邊貿易協議。蘇錦樑還指出,香港和台灣在二零一零年分別成立了「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和「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為兩地提供了溝通平臺。「協進會」和「策進會」至今已召開了五次聯席會議,在多個範疇推展經貿合作,包括貿易、投資和旅遊等。他認為,香港和台灣一直是彼此重要的貿易夥伴,兩地簽訂制度化和全面的經貿合作安排,能夠增加政策的穩定性並提高投資者的信心,對港臺兩地的發展都有利。我們會繼續透過「協進會」、「策進會」兩會的平臺與台灣方面商討。
  蘇錦樑的這番話,透露了兩個重大訊息:其一是香港特區有意與澳門特區商討並簽署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協議;其二是香港特區也有意與台灣地區商討並簽署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協議。倘這兩項協議都能順利簽署,剩下來的,就是澳門特區與台灣地區商討並簽署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協議。倘連這最後一道「安排」都連結完成,兩岸四地的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就宣佈建立,等於是「大中華」地區的經貿關係連結成一體,強化「一個中國」的意涵,從而有利於「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運行,在政治領域促成兩岸四地的「大中華」體制,最好達成國家統一大業。
  這是本欄過去一直以來所鼓吹的議題。實際上,本欄曾多次評議指出,隨著內地已經分別與香港、澳門兩特區簽署「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而海峽兩岸也已簽署「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下,下一步,就應是推動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實現「量變促質變」式的飛躍,躍上一個新的台階,那就是研究及促成澳門特區與香港特區洽簽類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協議,及澳門特區、香港特區分別與台灣地區洽簽類似「ECFA」的準自由貿易協議。將海峽兩岸的四地,以自由貿易協議的方式,緊緊綑綁在一起,不但是強化中華經濟體的實力,而且也是加強「一中架構」的有效方式,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理論推動下,促成兩岸四地的政治(不是政治制度)一體化,最終實現國家統一大業。
  再下一步,就是在在中國已與東盟十國簽署了自由貿易區協議(十加一),中國、日本、韓國與東盟十國的自由貿易協議(十加三)也正在洽簽的基礎上,研究和推動中國澳門、中國香港和中華臺北也加入「十加一」、「十加三」,以增強「一中架構」在世界東方以至全球的經濟競爭力的問題。當然,也須有一個界限,就是中國應是主體國家,中華臺北、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是地方經濟體,就像加入「WTO」及「APEC」的安排那樣。
  在香港特區、澳門特區也與台灣地區簽署類似「ECFA」協議的議題上,似乎香港特區政府顯得更為主動積極。無論是卸任特首董建華、前任特首曾蔭權,還是現任特首梁振英,都曾大聲疾呼。雖然香港特區與台灣地區分別成立了「港臺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和「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香港特區政府仍然未有停步,因為前者只是一個組織架構,後者才真正的自由貿易區協議。因此,梁振英不久前又再次指出,兩岸關係發展令港臺關係大幅改善,雙方均希望有更多更具體的合作,促進雙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繼內地與香港簽訂「CEPA」、內地與台灣簽訂「ECFA」之後,香港和台灣應該訂定類似的制度化經貿合作安排,以全面提升兩地的經貿關係。
  而在澳門特區方面,特區政府則對此議題呈現出相對冷淡的態度。這既有可能是澳門本身對外貿易最重要的內容——出口工業極度萎縮,也有可能是基於《澳門基本法》第一百四十條已經明確規定澳門是自由港,因而無須與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其他「WTO」成員體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何況,澳門沒有深水港,是否參與區際自由貿易體系,對澳門經濟的幫助都不會很大。以至錯失了在馬英九任內,與特區地區洽簽類似「CEPA 」協議的最佳時機。
  其實,是否與台灣地區簽署「自由貿易區協議」,並非只是有利於澳門特區的本身利益,更重要的是有利於中華民族的重大利益,建成中華經濟圈,壯大兩岸四地的經濟力量,促成海峽兩岸經濟的一體化,形成「大中華自由貿易區」,為未來的和平統一建構經濟基礎。實際上,按照政治經濟學上「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基礎的變化發展推動上層建築的變化發展,上層建築必須適合經濟基礎」的基本原理,在兩岸四地之間都締結成更緊密經貿關係之後,就必將為兩岸四地的「一統江山」積累基本條件,只待開展政治談判,就是「水到渠成」。因此,配合著內地已與港澳分別簽署了「CEPA」,海峽兩岸也簽署了「ECFA」,港澳也應分別與台灣簽署類似「ECFA」或「CEPA」的協議,就將為國家和平統一大業夯實經濟基礎。但又不致於是兩岸政治上的統一,可以減輕美國和東南亞國家對此的威脅感。
  過去,澳門特區在推動澳台關係發展和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方面,扮演了比香港特區更重要的角色,但近年似乎是香港特區走在了澳門特區的前頭。盡管不宜為形式主義而競爭,但也應有實質性的進取。因此,在澳門特區與台灣地區簽署類似「ECFA」協議的問題上,不宜落後於香港特區,更不應自我脫離於大中華經濟圈之外。

新華澳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