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視事關心
  • 節目表
  • Aespa八月赴台開唱
  • 徐睿知開IG疑復出
  • 米娜祖華域芝自爆拍戲內幕
  • 妮歌潔曼獲美影終身成就獎
  • 娜奧美金寶慈善機構遭除名
  • 卓寧塔圖珍娜狄雲打官司亦是朋友
  • 《澳門人》介紹簪花頭飾文化
  • 《劇場 · 閱讀》五十八期出版
  • 爆血爽片
  • 仙韻粵劇新春賀昇平永樂響鑼
  • 何伯宏冀將經驗回饋音樂圈
  • 台北旅遊看北緯 舞蹈棟篤笑浩浩
  • 《億計劃》被盜版拖累票房
  • 何伯宏喜愛伴奏有滿足感
  • 陳綺貞驚喜現身撐宇宙人
  • 三料視后這樣煉成的
  • 陶晶瑩跨足主持少兒節目
  • 林志玲拍雜誌照被嘲俗氣

向巡演說再見

2015-10-03 06:30

    向巡演說再見

    ——寫在戲劇 · 故事巡演後

    隨着慶功宴過後,第十五屆戲劇·故事巡演宣告圓滿結束。總結此項演藝活動前,我願先引用一位剛退休的老師在微信群組中對參與此項活動所說的一句心底話作開場白:“多謝藝穗會,今年有幸能與老、中、青、少合作,非常滿足,謝謝。”寥寥數語,相信也是此次絕大多數參與台前幕後工作朋友的正面回應。

    今次故事講演者的陣容是空前的:故事講演由十一位在故事講演比賽屢獲殊榮的長者、老師及中學生擔綱,年紀最大的高齡八十四歲,年紀最小的只有十四歲。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講演鍛煉,講演者信心倍增,技巧日見熟練,在未來開展本地故事講演的過程中成了一股不可缺少的動力。與此同時,此項民衆演藝活動的戲劇演出,其演出經得起考驗的戲劇小品之多,演出者和觀演者層面之廣,也是空前的。正值本地劇壇面對劇本荒、場地荒,參與者年輕化以及劇院演出成本非一般戲劇組織能負擔得起的時候,簡陋劇場的演出模式,未知能不能為我們的社區戲劇工作者帶來一點啟示呢?開展任何一項社區文化活動的金科玉律,是先普及後提高!我們的民衆戲劇演出場地除了劇院、黑盒劇場,其實還有其他廣闊的活動空間。此次戲劇巡演的特色是:我們的演出絕不受觀衆的多少或演區大小影響。在只有約七、八百方呎的小室,面對十五、六位觀衆或在禮堂面對一、兩百觀衆,我們都會在備演的小品及故事名單中,為觀衆選演些合適的故事和短劇,令演的痛快,看的開心。遺憾的是,十五年來,我們似在自說自話,絕少看到戲劇界朋友的出現或電子傳媒作點客觀的報道或評論,更不用奢望有關方面會有熱心人到場打氣。

    此次的巡演,我們的演出團隊無懼風雨,在酷熱天氣下一如既往地穿梭於路、氹、澳三地,連同兩匯報專場,我們又寫下了一個在一季度裡演出四十一場的驕人紀錄;此次巡演,我們的受衆又比前擴寬了。近三千觀衆中,有長者服務機構的長者,及中、小學學生,安老院院友,少年院舍社工、舍友,以及回醫院探訪聚會的院友。有目共睹的巡演成績離不開輪番上陣的四、五十位演出者的共同努力,以及觀衆的熱心支持。當然,若沒有贊助,活動根本就沒法啟動。巡演結束後,演出者及觀衆對本屆演出倘覺滿意,藝穗會就感到心滿意足了。

    離開公職後,我不覺當了藝穗會全職義工十二年。戲劇本是繁瑣的集體藝術,只是工作量增加卻未能增加人手,大部分的行政及前後期工作只落在兩個人身上!當自覺體力已不如前,當物理治療師不斷地向受工作勞損困擾的職員提出警告時,藝穗會只能把大部分來年的戲劇活動,包括此項巡演活動停辦。相對而言,推廣本地故事講演所遇到的困難比較少,又是藝穗會活動的強項,深信仍可以有所為、有所樂,跟那些退而不休的長者那樣,繼續服務社群。

    最後,我僅借本文向公衆交代:戲劇·故事專場包括劇本義賣所得的五千澳門元,已如數送澳門紅十字會轉作尼泊爾地震災區重建善款。

    周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