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急救知識講座報名
  • 藝術節推母親節七折優惠
  • 業界促澳內地中亞旅遊合作
  • 瓊參與旅博會推動一程多站
  • 青少年學生書法賽報名
  • 裝備孩子迎戰人工智能時代
  • 城大雅高集團共育管理人才
  • 聖德蘭科普日親子同樂
  • 澳代表出席論壇探科普教育
  • 少林禪武文化研究會成立
  • 珠澳法律青年傳承五四精神
  • 蓮花獅子會成立理監事就職
  • 福州老人會遊穗增情誼
  • 業界嘉興研討新時代新聞攝影
  • 湯澔朗鋼琴獨奏受歡迎
  • 圖書館周活動吸引親子
  • 漁民婚嫁
  • 幻彩大巡遊攝影賽昨頒獎
  • 今多雲有驟雨
  • “下環巡禮”推動多元旅遊

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有冇用?

2015-10-03 06:30

垃圾收集系統經常有大型廢棄物

    試用七年無評估   議員倡新城使用

    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有冇用?

    澳門垃圾、廢棄物處理一直被詬病,日前回收業罷市,問題再被推到最前線。雖罷市期間未至於垃圾圍城,但如何更合理處理垃圾應納入議事日程。

    當中二○○八年在黑沙環設置的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再惹關注,系統試用至今,成效未明。據環保局資料顯示,該系統平均月收集九百多噸垃圾,有一定作用及優點,惜佔地太大,未來去向是未知數。議員希望將系統引入新城填海地。

    月收垃圾逾九百噸

    建於黑沙環新填海區的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是全澳首創兼唯一的系統。當年造價逾一億二千萬元,約覆蓋一萬九千個住宅單位、近六萬人口。系統試運作了七年,但似消失於公衆視線,政府亦無音訊,議員區錦新早前就此書質政府,詢問系統的成效及去向,社會方獲得少許訊息。

    成效方面,據環保局回覆說,該系統二○○八年九月正式運作,共設置一百二十八個垃圾投放口,供該區公共部門、學校、社區設施、符合條件的小商戶,以及約十四幢大廈全日廿四小時使用。以二○一五年為例,系統每月接收的生活垃圾量平均約九百多噸,使用率超過八成。

    環保局覆回饋正面

    系統投入運作前,該區原有近三百個大型垃圾桶。系統運作後,已大幅減少至現時不足一百個。同時垃圾車在該區運作的時間亦大大縮短,現每日平均約減少了三小時,減輕了該區的道路交通壓力。系統亦減少了收集垃圾時所產生的噪音和氣味,有助改善區內的環境衛生。

    該局還說,為確保清運服務的穩定性及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的正當運作,系統只開放予曾接受培訓的大廈管理人員和清潔工人使用。政府會密切監察系統的使用情況,定期辦清運服務會議,持續檢討系統並不斷完善。累積多年經驗後,系統的操作人員已熟悉流程,系統運作亦順暢,整體上獲得使用者及操作者的正面回饋。環保局將因應使用情況,持續優化系統運作。

    從政府的回覆看,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似乎有成效,但記者多日現場觀察,不少居民並未清楚系統運作,更視系統如垃圾站,經常擺放很多大型廢棄物,有礙市容及公衆衛生。另外,到底系統的營運費用、維修次數等亦未見披露,難評估成效。

    未見推廣至其他區

    另一方面,就算系統確如當局所說有作用,但為何未見推廣至別區?這從回覆中找到答案,主要是管道佔地大,或無其他地區合用。環保局解釋,該收集系統有局限性,如體積較大或較長的垃圾不能用,需要其他配套的垃圾收集設施,否則管道容易堵塞。系統管道亦佔用了部分公共地下空間,在維修和更換時或需封閉道路、開挖等。強調固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是一種污染較少、適合在人口較集中,而且容易安裝地下管道的地區使用的垃圾收集設施之一。政府會根據不同區份狀況,引入合適的垃圾收集設施,如封閉式垃圾房、壓縮式垃圾桶、固體拉圾自動收集系統等。

    區錦新認為環保局的回覆仍是官腔,解釋不詳。當年系統被視為試點,但一直未有正式及清晰的成效評估,系統本身亦無大發展,加上石排灣公屋區本該可作為另一試點,最終亦無動作,可見政府無意慾再推廣及發展固體拉圾自動收集系統。

    他理解該系統工程龐大,當年北區人口密度相對沒有現時高,建設系統時對社區的影響不算太大。若現時再造,困難或會很大。不過,若政府認為系統是好的垃圾處理方法,未來的新城填海應是建設的好地點,至少可減少街上的大型垃圾桶,有助改善環境,促政府正式評估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