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6.18”臨近 以舊換新促銷重點
  • 短債基金投資新機遇
  • 內地居民消費需求小幅回升
  • 金沙多維度扶持本地中小企
  • 惠澳措施 助建世旅城
  • 金沙廿年 在澳投資逾千二億
  • 澳門金沙慶開幕廿周年
  • 優化體驗 創造引客誘因
  • 中國對話 探入境遊市場灣區機遇
  • 今日會議重點:與何超瓊對話
  • 線上線下推廣 引八城自由行客
  • PATA開幕 助澳深化旅遊+
  • (一家之言)灣區合作共拓國際市場
  • 實踐“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 全球最大型國際標準評審中國葡萄酒大賽
  • 打造文旅品牌項目 推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 永利支持澳門擦亮國際大都市金名片
  • 利率前景主導英鎊走勢
  • 撤辣去庫存 發展商資金回籠15億
  • 中成品油價年內首次兩連跌

新興市場廿七年來首現撤資潮

2015-10-07 06:30

諸多新興經濟體成長持續放緩,資金陸續撤離。(路透社)

    新興市場廿七年來首現撤資潮

    【路透社倫敦五日電】一五年資金一致撤離新興市場,為廿七年來首見,全球投資者幾乎無意重返此間股市、匯市或債市,因諸多新興經濟體成長持續放緩。

    資金緩慢流出逾兩年

    各界擔憂美國信貸收緊、美元上漲的同時,伴隨着大宗商品崩跌及中國經濟持續放緩,資金緩慢流出已持續兩年多。國際金融協會(IIF)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今年將在一九八八年以來首次錄得資本淨流出。

    各家基金擔心這次危機不會大規模違約及匯率大跌,反而是較溫和緩慢的過程,很多過度投資和過度借債的問題或將痛苦地花上許多年進行修正。因此,市場過去一周的漲勢料將很快消退。就業增長放緩引發美國再次推遲加息的預期,點燃此輪漲勢。

    “過去一年半,有幾次以為即將迎來拐點,但卻沒有。我們看到一些亮麗的表現,但之後市場繼續下行。”未來資產環球投資首席投資官莫拉勒斯(Jose Morales)稱。

    中國經濟弱難迎拐點

    莫拉勒斯認為,原因在於新興股市的表現與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優於較富裕國家息息相關。據瑞銀數據,這種經濟增長方面的優勢差距已縮窄至一九九九年以來最低。

    “不只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還有新興市場的獲利增長。當這些數據不再下降時,或許即將迎來拐點。”莫拉勒斯稱。

    一個重大問題在於,很大程度上決定新興市場命運的中國前景不明。該國經濟增長很可能低於7%的官方目標,公司債規模高達1.1萬億美元也已引發對可能爆發金融危機的擔憂。

    瑞銀數據還顯示,新興市場出口創○八至○九年以來最大同比降幅,受累於中國經濟放緩及西方國家需求低迷,這全都令新興市場資產便宜下來。MSCI明晟新興市場股指的表現連續第五年遜於發達市場,且相較於發達市場的折價為至少十年來最大。

    削新興市場債券配比

    但百達財富管理投資委員會的瓦夫爾(Pierre-Alain Wavre)指出:“我們不想做那種嘗試徒手接落刀的人。部分國家處於惡性循環。”他認為巴西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個經濟極倚重大宗商品的國家,一度每年增長率達7%,但目前經濟陷入衰退,政治僵局也阻礙改革。接受路透調查的多數基金經理人同意瓦夫爾的看法。

    “考慮某個投資的前提是,該地增長展望已趨穩定。估值是個長期指標,但不會提供短期的信號。”資產管理公司Candriam Dufosse資產配置主管迪福斯(Nadege Dufosse)稱。

    同樣,美銀/美林一項調查顯示,相對全球指數權重,投資者九月低配新興市場股票,僅40%。另一項對美國基金的調查顯示,過去一季逾半數受訪者削減新興市場債券配比。約40%受訪者表示,新興市場復甦取決於大宗商品價格企穩。逾三分之一受訪者預計未來一年大宗商品價格還會跌10-20%。

    私企積廿四萬億債務

    新興市場的企業位於這場危機的核心。據摩根士丹利,經濟增長放緩已導致每股盈餘(EPS)較一一年高位重挫25%,且創MSCI明晟新興市場指數最長下跌時間。九八年和○八年危機後企業獲利下滑更猛烈,但持續時間只有十八至廿四個月。

    私營企業也累積大量債務,據國際金融協會(IIF)估計高達24萬億美元。其中3.3萬億美元為以美元計值的債務,是○八年水平的兩倍。大多數國家都有救助企業的辦法,但它們承受不起本幣貶值,因擔心這導致有美元債務的企業發生違約。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表示,解除槓桿的進程才剛開始。“我們需要更乾淨的資產負債表,以在結構上有所助益。”他們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