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節目表
  • 娛樂與專業各有各做
  • 廖駿雄間接玉成雙華結婚
  • 林志穎周慧敏卅年來再合照
  • 費翔泣告九旬母親辭世
  • 楊冪新劇收視惹關注
  • 《帝女花》的魅力
  • 陳健安銅鑼灣會歌迷
  • 汪峰:離婚後才認識女友
  • 莫文蔚下月鳥巢開唱
  • 劉倩婷準備全家遊歐日
  • 黃子華:新片莊諧並重
  • 胡楓澳門開唱嘉賓眾多
  • 哈利斯泰利斯被爆甩拖
  • 視事關心
  • 加賀楓宣佈退出演藝圈
  • 愛黛兒自爆造人計劃
  • 井上咲樂畠中悠兩年半情斷
  • 曉格蘭特帶太太睇賽車
  • 佳韻曲藝會今演出

三場演出的觀後感

2015-10-08 06:30

    三場演出的觀後感

    戲劇評論,本是戲劇演出組成的一個環節。它不單是演、觀者之間有建設性的互動,也是公眾對演出的評價準則和“今日事明日史”的客觀撰寫依據。戲劇評論的重要性雖然未被否定,近年本地民辦或官辦相關短期課程或工作坊時,學員也不算少,但感覺上,參與者學以致用的少,惜墨如金的卻多。適逢遇上幾天假期,我忙裡偷閒試把近期看過的《半天吊的流浪貓》、《風流醫生手尾長》與“亞洲青年戲劇匯演”寫點觀後感,拋磚引玉,且看能否引起一點迴響。

    《流浪貓》真的是令人看得“半天吊”。我很努力一邊看一邊推想演出者要說點甚麼,但結果只能嘆一句:莫名奇妙!一場又一場戲大都是強迫觀眾聽劇中人喋喋不休的對白或獨白,描述、抒情的語言多,行動的(緊湊、具矛盾衝突作用的)語言少,加上劇中出現的黑衣女郎與小孩的言行又那麼抽象,台下以少年為主的觀眾又怎能對“流浪貓”的演出產生共鳴呢?雖然演出者很認真,但劇終時卻只能聽到一陣陣禮貌式的掌聲。是曲高和寡還是劇本未過關?那就見人見智了。

    澳門劇社演出的《風流醫生》,令劇場內觀眾笑聲不斷,這是我近年在本地看到觀眾反應最熱烈的其中一齣舞台劇。若時光能倒流的話,我會極力推薦那些認為話劇是沉悶的觀眾來到現場感受一下舞台劇魅力之所在。我個人認為,《風流醫生》此劇演出的成功在於:編劇與劇本翻譯一流,主題健康(拈花惹草者決不會有好下場),演出者的和導演稱職與認真兼台下有着可愛的觀眾。唯一使我不以為然的是,演出成本太高了!幾十萬元成本的一台戲,受眾只有五、六百人,單十二位演員的服裝及服裝設計已花掉三萬澳門元。把舞台劇變成奢侈品,非劇運之福啊!至於該劇可有哪些不足之處,還是那留待別人評論吧!

    最後,令我看後感到頗為失望的,就是那由一本地專業劇團所主辦的“亞洲青年戲劇匯演”了。來自香港、廣州,台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本澳的青年戲劇匯演,像兩年一度的華文戲劇節那樣,該是本地的劇壇盛事。但從種種跡象來看,有關方面以及戲劇界對該項活動是關懷不足,重視不夠的。此外,匯演也見主辦機構宣傳不足,演出水準不高(連沒情節可言的舞蹈也算是參演劇目?)與上座率不高(指筆者在文化中心小劇場看到的那一場)。當聽到主持人公開向觀眾訴說主辦此匯演經費不足時,湧上我心頭的疑問就是:贊助機構不少,怎會經費不足呢?

    最惹非議的,恐怕是那份黃底白字的場刊了。與匯演無關的灰色照片幾乎佔了場刊篇幅一半。沒有匯演簡介,沒有導演或演員的話,餘下用白色字印在黃色紙(反白)上的故事及劇團簡介和演出者名單,用放大鏡也看不出來呢!

    寄語主辦單位:來年找個有經驗的年輕人來設計此有文獻價值的印刷品,勿再使它變成反面教材。

    周樹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