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專題故事
  • 要聞
  • 體育
  • 娛樂
  • 產經
  • 即時新聞
  • 澳聞
  • 中國
  • 國際
  • 生活
新聞
  • 《科技企業認證計劃》 將橫琴元素納評審範圍
  • 2022年度職業稅5月24日起退回 將有15.8萬名納稅人獲得退稅
  • 江蘇文旅廳組織代表團參加旅博會 三天接待四萬人次 洽談近千五買家
  • 天氣不佳無阻遊客訪澳熱情 「五一」假首日迎客逾11萬
  • 4月賭收185億元按年升26% 分析料5月賭收或創疫後新高
  • 逾千商戶響應北區消費大獎賞 提振社區經濟增中小企經營信心
  • 首季酒店入住率八成四 住客按年增四成至377萬人次
  • 推試業套票迎「五一」 新中央酒店矚目試業
  • 旅遊局:全力做好擴客源工作 貿促局:積極推動會展及招商引資
  • 賀一誠:感謝中央再推惠澳措施 作好準備迎更多旅行團及引進人才
  • 總參展商戶超150家展位直逼250個 漁人碼頭購物消費Double Up嘉年華開幕
  • 內地與澳門共研入境旅遊推廣 冀強化旅遊+及旅遊區域合作
  • 銀娛歡迎摩納哥政要來澳訪問 支持深化兩地交流
  • 澳門國際銀行與澳門中華教育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 非澳門支付寶亦可掃碼搭巴士 首日逾三千人使用 旅客讚方便
  • 第12屆旅博會周五開幕 身份證明局一連三日參展
  • 澳門電訊率先應用5.5G多網融合專線技術 全力保障中葡論壇第六屆部長級會議通訊服務及網絡安全
  • 「珠海-澳門-遵義」就業新通道 新濠美高梅等澳企赴遵義攬才
  • 《未來的希望》音樂會7月13日舉行 澳門樂團公開招募青年演奏者
  • 春季塔石藝墟本周四至日續辦 逾200攤位展多元創意產品

多元訴求 理性解決

2015-10-14 07:00
近日澳門部分輿情因土地和房屋問題變得喧嚷。不同事件的利益相關者甚至要採取行動「走出來」,並呼籲社會支持。我們每一個人都應有權利透過理性的途徑,向政府及社會表達訴求,這亦是多元社會常有之事。

回到近期社會若干熱點問題上,我們可發現,「海一居」問題與經屋問題,其實體現了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訴求。如「海一居」小業主希望政府就到期未發展土地「網開一面」,彈性處理這次事件;未能被抽中之經屋申請者,其中一個重要訴求便是希望政府能積極加快處理土地問題,增加經屋供應量。筆者理解和尊重他們的意願,就土地問題上,筆者也有自己的訴求,便是希望政府能利用更多的土地資源,增建體育設施和公共活動空間。而同時,還有頗有意思的「鄰避效應」,例如社會有訴求要增加更多的養老院、解決垃圾問題,但絕大部分人都希望「請不要把養老院和垃圾站建在我家旁邊」。因此,相信即使是公屋群的選址和興建,也會涉及或影響不同居民的利益。

居民希望「安居樂業」毋庸置疑,但是否一部分「大聲走出來」的,就一定代表了主流民意,而「不出聲」的就不代表主流民意呢?

筆者認為,社會存在不同訴求,不同訴求甚至是會存在矛盾。對居民個人來說,從個人利益出發是合情合理,但對於政府來說,則須以社會大眾的整體利益為出發點,亦要顧及施政的全局性和整體性。政府應多聽取多元的社會聲音,並以此作為改革和施政的依據。但若政府「屈服」於一些民間過激的表達訴求行為,豈不間接鼓勵了這種行為,最終令全社會付出代價,這並不符合澳門社會整體利益。

客觀來看,在土地資源如此有限的澳門,除非政府具有大魔術師的能力,否則又怎可能馬上解決所有問題,並做到面面俱到呢?一直以來,政府就土地房屋問題與居民積極溝通,政府亦在新城填海A區規劃中展現了興建經屋的藍圖,愈來愈多的弱勢家庭被協助安居,也有更多人逐漸能獲「上樓」。

早前公布的人口政策研究報告,也針對住屋保障提出了建立土地儲備制度的建議。我們不應否定政府踐行「居有其所、安居樂業」施政理念所做的努力及其決心,而應給予時間和耐心去等待和見證成果。

任何政策措施的執行落實,都有持續完善的空間。筆者期待的是,政府能迎難而上,繼續傾聽社會多元的意見,正視不同群體的訴求,貫徹落實科學施政。在土地房屋問題上,切實針對澳門實際狀況,儘快制訂具全局性和宏觀性的房屋政策和土地及城市規劃。而對於每一位澳門居民,尤其是切身利益者,應「有話好好說」,以解決問題的態度去表達訴求。若能透過理性對話,並從制度層面妥善解決現存問題,豈不是更樂見其成?

力報新聞



關注CyberC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