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夏寶龍:澳教育“做得好”
  • 學生深感夏主任關心
  • 長義協訪聖瑪嘉烈中心
  • 輔仁社睡佛堂派福袋
  • 三明政協主席訪澳鄉親座談
  • 防騙工作永在路上
  • 灣區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揭曉
  • 毅盈女協邀母親嘗拉麵賀節
  • 青年峰會探“演藝之都”
  • 經民智社誕新閣續獻力
  • 金行義工親子清潔海灘
  • 金業公會考察番禺四會同業
  • 各界:堅定自信多作貢獻
  • 南安博士智庫返梓考察賦歸
  • 澳青哈爾濱探合作機遇
  • 文博會下周深圳開幕澳參展
  • 硬筆書法展大炮台迴廊開幕
  • 國慶牌樓口述歷史研究啟動
  • 海暉幼兒了解澳海事歷史
  • 新華夜中辦財務管理培訓

公罪準公罪私罪及告訴權消滅

2015-10-19 06:30

    公罪準公罪私罪及告訴權消滅

    公罪,又稱公訴罪,指檢察院有權單獨進行刑事訴訟程序的犯罪。當檢察院獲悉某些公罪犯罪行為時,會代表政府向犯罪人提起公訴(即控告某人犯某罪),就算被害人不想追究也不行,因此類犯罪行為的後果可能會導致公共利益也同時遭受損害。在《刑法典》中,大多數罪行都屬於公罪,如殺人、嚴重傷人、縱火、禁錮、綁架、搶劫、偽造文件、假造貨幣等等,而且其中有些犯罪,法律規定只要在預備的階段已經是犯法,故市民在獲悉關於違法的事情時,就應立即向司法機關或警方舉報。

    準公罪,是必須由受害人或法定代理人告訴才能提起刑事訴訟的罪行。所謂“告訴”,是指受害人或法定代理人向司法機關告知有關犯罪事實,並要求追究刑事責任。在《刑法典》中,部分罪行屬於準公罪,如普通傷人、恐嚇、盜竊、詐騙等。其中,如某些罪行符合特定條件時,準公罪便會轉為公罪,如“盜竊罪”中,盜竊之財物價值超過三萬元,便會轉成公罪。很多時候,刑事警察機關(如本局)就算知道有關案情,但受害人或法定代理人表示不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司法機關(如法院、檢察院)便不能依法提起刑事訴訟,而犯罪行為人亦不會受到任何刑罰。

    私罪,又稱自訴罪,是須由受害人或法定代理人進行自訴,檢察院才能立案偵查並提起刑事訴訟程序的罪行。“自訴”,是指受害人報案後,需自行請律師或由有關部門代聘律師提起訴訟程序。在《刑法典》中,部分罪行屬於私罪,如誹謗、侮辱(如一般人所理解之“非禮”)或對先人不敬(如挖墳)等。若受害者是公務員、教學人員、公共考核員等,並在執行職務時受到侵犯,則私罪便會轉為準公罪。

    告訴權的消滅

    要追究犯罪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首先要提起刑事訴訟程序。對於法益損害程度較輕的犯罪如普通傷人、盜竊等,刑法規定非經告訴不得進行刑事程序(即半公罪),在這情況下,被害人要提出 “告訴” (例如向警察機關或檢察院表示要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刑事訴訟程序才會展開。

    告訴權的行使有時效限制,澳門《刑法典》第107條第1款規定為6個月,自告訴權人知悉犯罪事實及知悉作出事實的正犯之日起計算。若超過上述時效,享有告訴權的人就不得提出告訴。例如甲於2014年1月1日發現手機被乙盜取,甲須在同年7月1日前提出告訴,否則告訴權就會消滅,無法追究乙的刑事責任。

    在共同犯罪案件中,按照同一條文第2款規定,對任一共同犯罪人不適時行使告訴權時,其餘的共同犯罪人亦會因此而得益。另一方面,當案件涉及數名告訴權人,第3款規定他們行使告訴權的期間需各自計算。

    至於涉及名譽或性質較輕微的犯罪如侮辱、誹謗等,刑法規定非經自訴不得進行刑事程序(即私罪),被害人須提出 “自訴”(委託律師提出起訴及申請成為輔助人),方可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有關自訴權的消滅,相應適用上述規定。

    註:如欲了解更多預防犯罪的資訊,請參閱本局網頁(www.pj.gov.mo)、關注本局微信官方帳號(搜尋:澳門司法警察局或PJMacao),以及訂閱本局官方YouTube頻道(搜尋:澳門司法警察局)。

    (司法警察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