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
  • 澳廣視新聞
  • 政府消息
  • 濠江日報
  • 澳門日報
  • 力報
  • 新華澳報
  • 正報
  • 華僑報
  • 現代澳門日報
  • 論盡澳門
  • 澳門平台
  • MediaOutReach
  • 美通社
  • EQSGroup
分類
  • 澳聞
  • 經濟
  • 要聞
  • 體育
  • 藝海
  • 即時新聞
新聞
  • 旅博會逾3.5萬人流 成交勝去年
  • (一家之言)餐飲業創新轉型引客
  • 財爺:首季經濟增長在預測區間
  • “積金易”平台6·26投運
  • 港府:促進香港融入國家發展
  • 陳國基:延續金庸熱講好中國故事
  • 攜程集團受惠旅遊業復甦
  • 抓緊低空經濟發展新機遇
  • 跨境理財通為金融機構帶來機遇
  • 關注中葡論壇會議新成果
  • 港股上周急升 後市考驗250天線
  • 聯線遊料倍增 做好跨境配套
  • 生產力:首買優惠 打開市場
  • 學者:提高顧客體驗 優化商品
  • 青企:以商業客戶作主軸線
  • 中銀中小企:更多自動化省成本
  • 旅行社:營業額大增 銷情理想
  • 智能手信店 打造文創銷售平台
  • “五一”勞動節料有驟雨
  • 日圓兌美元跌破158:1

旅遊包裝需拓新方向

2015-10-22 06:30

    旅遊包裝需拓新方向

    港澳兩地一海之隔,旅遊業發展唇齒相依。香港爆出有內地團客因介入購物糾紛而被毆致死,引發國際關注,重挫旅遊業形象。澳門相信多少亦受牽連,未來一段時間如何重建市場信心,考驗政府和業界多年來合作推動旅遊業的成效。

    香港作為旅遊城市,公眾亦深信事件祇是冰山一角,反映香港旅遊市場混亂:“宰客”購物團仍相當普遍,甚至不排除因客量減少,“宰客”程度更見嚴重。事件發生後,內地網民議論紛紛,甚至留言“珍愛生命,遠離香港”、“香港是東方之誅”等等,反映港“購物天堂”形象“插水”。加上香港近年多次發生“反水客”事件,令內地遊客與香港居民之間矛盾加劇,種種情況疊加,料將重挫香港旅遊業。

    事件亦值得澳門深思。皆因內地遊客參團來澳向來都是“港澳聯遊”,來澳內地團客未來一段時間都會減少。至於事件中揭露市場存在“影子團客”,即假扮遊客鼓動同行者購物消費,澳門業界亦直言情況較難杜絕。

    國家“旅遊法”立法初期,打撃零負團費頗見效。但近年帶客購物情況漸趨復甦,不乏針對團客的零售店舖。雖說旅遊城市必定有相關場所,但加強監督亦有必要,最起碼不容許強迫購物。此外,帶遊客到賭場亦需收費等行為應杜絕,縱然本澳暫未爆發嚴重事件,但亦應引以為戒,畢竟旅遊城市形象並非一天可以建立,但一宗不良事件已可把多年成績毀於一旦。

    旅遊局近年積極“走出去”,增加對外宣傳,希望開拓更多新客源,無疑是市場發展的新方向。任何行業、市場都不能單一向上發展,博彩業調整對澳門經濟造成的影響,就是例證。不過,旅遊業自身如何強化內在亦甚為重要。去年香港“佔中”事件爆發後,訪港客量減少,但來澳客量不跌反升,反映旅遊市場習慣轉變,澳門綜合旅遊元素競爭力提升。關鍵是澳門該如何吸引遊客,提供更佳服務,令已訪澳遊客有更多新體驗。

    多數遊客尤其來自內地的,對澳門印象仍停留於大三巴、新馬路及賭場,對很多旅遊、文化、歷史元素都不甚了解。如何加快實現質的提升,豐富旅遊內容很關鍵。亞洲其他旅遊城市,縱然亦有帶遊客購物環節,但至少能做到產品和服務有較高性價比。內地旅客消費力亦相當強,甚至成為日韓等地主要消費客源。澳門旅遊業產品和服務包裝亦不能一成不變,必須開拓新方向。

    春  耕